兩兄弟的故事

by Edmond Lo
2016-03-06
四旬期第四主日

若蘇厄書 5:9,10-12


格林多後書 5:17-21


路加福音 15:1-3,11-32


讓我們直接了當地就事情的徵結來探討一下。在蕩子的比喻 裡, 父親為了小兒子願意懺悔和重回家園而大事慶祝, 長子因此而不滿;究竟長子的反應有甚麼不對的地方?簡短的答案是:太多了。在這簡短的主日反思裡,我且解釋其中最致命的一個。

關鍵在於長子這樣質問父親:「你看,這些年來我服事你,從未違背過你的命令,可是你從來沒有給我一隻小山羊......」(路15:29)。

服從是好的。但是我們服從,是因為我們明白訓令美善之處,而樂於執行。服從絕對不是就範於一些強加諸你身上的,你不了解的,不喜歡的,甚至反感的命令。這樣的意識形態稱為甚麽?對!奴役。

這些年來, 長子用奴役般的心態去跟隨父親的命令, 做父親的工作, 認為這便是他做兒子「服事」父親的方式。他並不特別喜歡這些工作, 不是樂意去做,還可能不同意這些做法。事實上如果他是一家之主,他甚至會用不同方式來管理這家庭的運作。但為了責任和服從,兒子順着父親的意思來做。問題是:每當我們認為自己有所「付出」,往往便希望得到一些回報。這正是長子的心態。所以他抱怨他的父親 「從來沒有給我一隻小山羊」。

對我們基督徒來說,為什麼蕩子的比喻中長子這一部份如此重要?因為在教會裡有太多的 「長子」;很多基督徒將自己的信仰看成一種奴役。服從天主的誡命和遵從教會的訓示是「責任」,主日望彌撒和領受聖事是不可避免的「例行公事」, 慈悲善工不易做,唯有心不甘, 情不願地被逼去做... 。他們當然不會承認自己心中的感覺,但是這奴隸心態在他們的信仰生活上卻不自覺地突顯了出來,無從掩飾。

在教會的各樣規條下,這些人生活於枷鎖邢役中,情緒低落。他們繼續堅持這樣做的唯一原因,是因為他們相信,終有一天他們會得到天堂的償報。一旦這願望落空,他們會怒不可遏。抱怨「不公平 !」,「這數怎樣計 !」對他們來說,付出這麼多,就應該得到同等的回報。這是甚麼心態?我們稱之為市場心態,即著眼於買入和賣出的心態:你給我一百元金錢,我便給你同等價值的商品或服務。天堂是個交易買賣的市場嗎?難道天主的恩典是可以用金錢買到的嗎?我們能否憑自己努力而賺取天堂?答案是斬釘截鐵的:不能!耶穌從聖殿趕走商販和錢幣商, 正好表示耶穌對這種心態的深惡痛絕。(參見若2:14-16)

《出谷紀》的故事可說是涵蓋了整本聖經的精粹。這奧妙的歷史記載, 包含着天主給人的一個重要訊息:人會從奴役中被解放出來。諷刺的是,教會裡的 「長子」們, 卻偏偏得不到從奴役中解救出來的福份。我們甚至可以說:他們不停辛勞的結果是使自己進入奴役中。那麽,在此進退維谷的境況中,長子們應該怎樣做?答案就在比喻中小兒子身上:要懺悔; 堅信天父的慈悲,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

Reference: BXVI, Jesus of Nazareth - From the Baptism in the Jordan to the Transfiguration, pp. 202-211.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