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年(瑪竇) 常年期第二主日:信仰的歷程

by 吳智勳神父
2020-01-19
常年期第二主日

依撒意亞先知書 49:3,5-6


格林多前書 1:1-3


若望福音 1:29-34


 今日福音記載︰若翰洗者看見聖神像鴿子從天降下,在耶穌上面停著,他本來不認識耶穌,但派他來用水施洗的那一位對他說︰「你看見聖神降下,停在誰上面,誰就是那要用聖神施洗的人」。這是若翰所看見的,於是他作證,耶穌就是天主子。以上是若翰信仰歷程的三步曲:他看見、他認識、他作證。

 若翰「看見」聖神像鴿子降在耶穌身上,這是聖神給他的啟示,喚起他的注意。聖神像鴿子降在耶穌身上,大概在場的人也看見,但光是看見是不足夠的,還需有天主恩寵的啟示。天主恩寵臨到若翰身上,光照他內心,他內心的經驗使他「認識」在他面前的,就是默西亞、天主子。他不能不為祂「作證」,指出祂就是帶走世界罪惡的天主羔羊。這位有震撼力的先知的作證,的確使人走到耶穌的面前。

 若翰洗者的信仰歷程,是我們反省的好材料︰

 (Ⅰ)看見。當天在約但河旁,耶穌是夾雜在人叢中,祂並沒有以奇特的姿態出現。今天,耶穌的臨在更平常。瑪竇福音中有關最後審判的比喻是這樣的︰耶穌就在兄弟中最小的一個身上出現。最小的就是指那些生病的、饑餓的、寒冷的、坐牢的人。現實點來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探望生病的親友嗎?有關心年老的、弱智的、傷殘的、孤苦無依的人嗎?有幫助失業的朋友嗎?有歡迎新移民嗎?在有需要的人中間就有耶穌的臨在。可是,我們是否視耶穌而不見呢?可能那些人太普通了,所以我們摒棄了他們,卻不知道也同時摒棄了耶穌,就像當日耶穌的出現太普通了,所以受猶太人摒棄一樣。今日耶穌仍在人群中,直至有人「看見」祂。

 (Ⅱ)認識。看見是外在的見到,認識是內在的經驗,兩者可以同時發生。那內在的經驗,需要天主的恩寵,我們才認識耶穌。試想一想,我們從來沒有親眼看見耶穌顯奇跡,只聽過別人的宣講,看到別人的作證,但為甚麼會信?是否因為內心經驗的驅使?是否因為耶穌的確解答了我們一些生活上的基本問題?是否因為祂使我們內心喜樂、平安、感到被愛?假如我們從來沒有任何對耶穌的內在經驗,那很難在信仰上有基礎,很難說「認識」祂。

 (Ⅲ)作證。如果內在的信仰經驗是那麼真實,那麼為耶穌作證是必然的事,就像若翰洗者一樣把耶穌介紹給人。若是我們從未想過把耶穌介紹給人,羞於在人前談耶穌,那信仰在我們身上所佔的重要性很有限。作證是信仰的試金石。那些為耶穌作證的人,他們的信仰肯定沒問題,這是教會的經驗。

 讓我們記得信仰歷程的三步曲︰看見、認識、作證。時刻自問︰我在人叢中看見耶穌嗎?我對祂有內在的經驗嗎?我在生活上有為祂作證嗎?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