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的教會

by 吳智勳神父
2015-11-01

  今天的諸聖節與明天的悼亡節放在一起並非偶然,我們過這些瞻禮時,是將天上光榮的教會、淨化途中的教會、與及地上旅途中的教會連結起來。拿這三個不同狀態的教會來解釋諸聖相通功,是最理想不過,因為彼此在基督內共融;我們請天上諸聖為我們代禱,我們為已亡親友祈禱,我們也彼此代禱,我們相信這些祈禱或其他善工的確能使對方得到好處。今天,讓我們以聖人為主題作反省。

  早期教會以「聖徒」稱呼基督信徒,與今天「聖人」的意思不太一樣。《天主教教理》認為「聖人」是那些「曾英勇地修德行,並曾忠於天主的恩寵而生活」的人(828號),聖德便成為聖人的準則。這些包括那些「由大災難中來的,他們曾用羔羊的血,將自己的衣裳,洗得潔白」(默7:14)的殉道者,也包括那些神修生活登峰造極者,如聖方濟亞西西、聖女大德蘭、聖十字若望,或那些一生為福音奔波勞碌的傳奇性人物如聖方濟沙勿略。總之,我們所認識的聖人都完美得出奇,令我們覺得高不可攀;自我反省時總覺得自己信心不足,愛德不夠,缺乏耐性,與主與人的關係若即若離,怎敢自認有聖德可以為聖人?

  幸好聖經人物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如果聖人傳記傾向隱惡揚善,聖經卻忠實地把人軟弱的一面也寫出來。聖祖亞巴郎及依撒格均曾說謊,要自己的妻子認作自己的妹妹;雅各伯欺騙瞎眼父親的祝福;梅瑟膽子小、信德小,甚不願意接受使命;聖王達味好色,借刀殺人,奪人妻子;充滿智慧的撒羅滿王受妻妾影響而去拜偶像。新約人物除了瑪利亞與若瑟外,其他總有些弱點:伯多祿好爭勝,又曾三次不認主;雅各伯及若望兩兄弟喜佔首位,有霹靂火的脾氣,被稱為雷霆之子;多默悲觀多疑;納塔乃耳高傲;熱誠者西滿激進;這些宗徒常被耶穌斥責信德小、悟力低,祈禱無恆心,甚至去睡覺,危難時拋下師傅一走了之。聖經明顯地告訴我們他們有不完美的一面,他們的成聖是仰賴天主的恩寵,而他們也以一份真誠的愛去回應。他們的信仰與愛心慢慢成長,最終成為教會的柱石。

  另一方面,聖經亦記載一些人物,一生不但乏善可陳,甚至是要不得,但因著天主的恩寵,他們在剎那間於基督前坦露自己,卻又清楚得到基督答應賜予救恩。耶穌對以欺騙致富的稅吏長匝凱說:「今天救恩臨到了這一家」(路19:9),又對十字架上一生作強盜的罪犯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裡」(路23:43)。如果這些人都能進入天國作聖人,為什麼我們輕看自己無緣成聖?

  天國的救恩本身就是恩賜,而非努力修行賺得的成果。耶穌喜歡定睛看人。祂看富少年,祂看匝凱,祂看不承認祂的伯多祿,祂看十個癩病人,祂也看與祂作對的法利塞人;面對耶穌注視的恩寵,人怎樣回應?是低下頭來不敢正視?是硬起心腸來敵視?抑或在基督前坦露自己,讓基督的恩寵聖化自己?在淨化途中的煉靈,就是一些對天主還有保留,未能對天主恩寵完全開放的人。天上的諸聖,就是那些通過不同的過程,最終把自己完全披露在天主跟前,毫無保留地回應及接受祂恩寵的人。天上的聖人中,只有極少為教會所認識,其他的惟有天主知道,今天的瞻禮,就是為那些不為人所知的聖人共同的節日。讓我們向「數不清的一大群人,來自各邦國、各支派、各民族、各語言」的聖人祈禱,求這些在光榮境界中的兄弟姊妹,為我們這些還在旅途中的人代禱,使我們能向天主的恩寵完全開放,他日能加入他們的行列,使諸聖節也成為我們的節日。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