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路加) 常年期第廿六主日:拉匝祿的啟示

by 吳智勳神父
2016-09-25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亞毛斯先知書 6:1, 4-7


弟茂德前書 6:11-16


路加福音 16:19-31


  路加福音是社會性最強的,時時表現出對財富的嫌惡及對窮人的關懷,並明確聲明「貧窮的人是有福的」 和「富貴的人是有禍的」。今日的比喻是路加所獨有,極有可能是向著撒杜塞人而說的,因為他們多半富有,而且極多做司祭;他們不信死人的復活和來世的生命,故傾向現世的享樂。比喻似乎是向著這類人而說的,但當然也能挑戰我們。

  福音比喻中的人物有名字這是第一次,「拉匝祿」有「天主助佑」的意思。以名字的中文諧音和意義,我們可譯做「賴天佑」,名字已透露出天主對窮人的眷顧。富翁本無姓名,西方後來給他起名叫Dives,這是拉丁文財富的意思,在中國可能稱他「戴金發」。故事很簡單,但不易把握它的深意。難道穿得好、吃得好就要下地獄嗎?不過,當司祭的撒杜塞人卻知道耶穌影射他們。

  比喻中的富翁,過著不相稱的、矛盾的生活。一方面他「身穿紫紅袍和細麻衣」,顯示出司祭的身份,但另一方面他卻「天天的奢華地宴樂」,完全與貧窮的猶太社會背道而馳,而且也不理會法律的要求,既不工作,亦不守安息日。可見他只顧自己享樂,不守法律,也不理天主,更不理別人。

  法律和先知都要求以色列人幫助窮人,而乞丐就是社會上無法照顧自己的人。拉匝祿「滿身瘡痍」,明顯地是個有病的人,無法假裝,有狗來舐他的瘡痍,他也弱到無力趕走。這個乞丐就在富翁的門口,即在富翁必經的路上,他不可能見不到。拉匝祿要求的,只是桌上掉下來的碎屑,通常是給狗吃的,但也得不到。這個富翁是認識拉匝祿的,因為比喻中他兩次叫出拉匝祿的名字。這個連舉手之勞也見死不救的人,自然得到他的報應。拉匝祿雖然沒有做過甚麼偉大的事,但能在亞巴郎的懷裡受安慰,只因他在世時「受盡了苦」,可見天主如何善待受苦的人。為那些時常質疑痛苦價值的人,這裡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故事至此本來可以完結,但為了撒杜塞人及後來的聽眾,比喻加上下半部。拉匝祿死後,「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裡。此乃教訓撒杜塞人不要不信天使的存在,或質疑有永生,死後的生命是承受著今生的果。以色列人自恃有亞巴郎做祖先,比喻卻指明即使呼叫「父親亞巴郎」,也無際於事。富翁要求亞巴郎打發拉匝祿回去警告他的五個兄弟,免得他們重蹈覆轍。亞巴郎的回應是,如果他們連舊約梅瑟和先知的要求也不能守,遑論新約中耶穌從死者中復活,他們更不會相信。梅瑟與先知要求以色列人善待有需要的兄弟,那麼明顯的啟示都不能守,又怎能期望不信有復活的撒杜塞人去相信耶穌基督的復活?

  比喻在當時是有特定的對象,亞巴郎雖然沒有打發拉匝祿回去警告那五個兄弟,但實際上,那五人是獲得警告的,因為那「五個兄弟」在場聆聽耶穌的比喻,只要他們回去善待周圍有需要的兄弟姊妹,他們便算明白耶穌的教訓。那五個兄弟亦能夠指我們,可見拉匝祿與富翁雖是虛構的人物,但那五個兄弟卻是活生生的真人。

  我們可能生活上沒有做不准做的事,如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等,就以為了不起。倘若我們完全不理會一些應做的事,生活只為自己打算,天主地位很低,又不關心別人的需要,即使他們就在自己身旁,我們便是富翁的翻版。

  讓我們求天主幫助我們明白自己就是「五個兄弟」中的一個,比喻也為我們而說的。只要我們注意聖言的要求,又有憐憫心關懷別人的需要,我們實在不必有死去的親人奇蹟性地報夢,才會相信人生不應只顧享樂,還有比享樂更重要的事要做。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