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我,朝向他人

by BRS21
2018-03-03


那時候,眾稅吏及罪人們都來接近耶穌,為聽他講道。法利塞人及經師們竊竊私議說:「這人交接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耶穌遂對他們設了這個比喻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那小的向父親說:父親,請把我應得的一份家產給我吧!父親遂把產業給他們分開了。過了不多幾天,小兒子把所有的一切都收拾起來,就往遠方去了。他在那裡荒淫度日,耗費他的資財。當他把所有的都揮霍盡了以後,那地方正遇著大荒年,他便開始窮困起來。他去投靠一個當地的居民;那人打發他到自己的莊田裡上去放豬。他恨不能拿豬吃的豆莢來果腹,可是沒有人給他。他反躬自問:我父親有多少傭工,都口糧豐盛,我在這裡反要餓死!我要起身到我父親那裡去,並且要給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你的一個傭工吧!他便起身到他父親那裡去了。他離的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動了憐憫的心,跑上前去,撲到他的脖子上,熱情地親吻他。兒子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了!父親卻吩咐自己的僕人說:你們快拿出上等的袍子來給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給他腳上穿上鞋,再把那隻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應吃喝歡宴,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了;他們就歡宴起來。那時,他的長子正在田地裡。當他回來快到家的時候,聽見有奏樂及歌舞的歡聲,遂叫一個僕人過來,問他這是什麼事。僕人向他說:你弟弟回來了。你父親因為見他無恙歸來,便為他宰了那隻肥牛犢。長子就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遂出來勸解他。他回答父親說:你看,這些年來我服侍你,從未違背過你的命令,而你從未給過我一隻小山羊,讓我同我的朋友們歡宴;但你這個兒子同娼妓們耗盡了你的財產,他一回來,你倒為他宰了那隻肥牛犢。父親給他說: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只因為你這個弟弟死而復生,失而復得,應當歡宴喜樂!」
路加福音 15:1-3,11-32

蕩子

蕩子

《蕩子比喻》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當我們細嚼這篇《路加福音》獨有的片段,的確帶給我們,無論在實際生活或信仰生活上,都有不少的反思,尤其在四旬期內。

多年前曾閱讀過一本由林布蘭撰寫的書籍 ──《浪子比喻》,內容講述他在一次參觀藝術畫廊時,看到一幅正是這個比喻的畫像,使他回憶起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內心充滿一份歉意和悔疚,他這份感受,也使筆者勾起不少與父親的往事。

過去五個月,筆者參加了「人格成長與靈修」課程,負責的梁神父和鄭修女,透過多元活動和互相分享,帶領我們回顧自己的過去(由嬰兒至現在),探索怎樣塑造了今天的自己。還記得在繪畫「家庭圖」的活動中,經過細緻的追尋,才發覺原來一直影響自己成長和性格,是我的父親。他是一位嚴父,卻從不責罵和痛打子女。不過,為筆者而言,卻與父親的關係並不理想,甚至互不理睬。在這次繪畫「家庭圖」反思中,竟發現了一個原來潛藏在自己內心已久的經驗──因着父親對弟弟的偏愛,令筆者失去升讀大學的機會──這經驗就成為與父親關係的障礙。當重新反思到這件事時,便大哭起來,因為父親已離世很久,想要向他表示歉意,說聲對不起,修復關係已不再了!

然而,從神父和修女的指導中,漸漸明白這種心態,主要是我們因着過往不愉快的經驗,凝固了自己的想法,走不出自我觀念,引致我們不願悔改更新,重新建設「新的我」。

耶穌透過福音中《蕩子比喻》,藉着二子重投慈父懷抱,再次提醒我們,只要我們願意捨棄執着,走出自我,朝向他人,我們必重新獲得天主的憐憫和寬恕。

仁慈的天父,求祢在這四旬期內,幫助我們重新檢視自己,藉着悔改、修和,獲享祢義子女的身分。

其他文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