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主的日子必要如盜賊一樣到來」 ( 伯後 3:10)
本主日的福音讀經取自《馬爾谷福音》第一章的首幾節。第一節「天主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也是這本福音的題目(參 Ignatius Bible Study [IBS] 65 頁)。「福音」就是基督來到世上,從罪惡、自私自利、撒旦的邪惡中,拯救天下萬民,並將天主的本性展示給世人 (參 IBS)。在第 11 節,耶穌從納匝肋來到約但河,接受若翰洗者的施洗時,第一次被顯示為「天主子」;當耶穌剛從水裡上來,「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而在《 […]
乙年將臨期第二主日 – 不願意人喪亡的天主
將臨的意思是期待主的來臨。今日三篇讀經都提到這問題,但每篇的意義卻不同。首先,依撒意亞先知書提到的將臨,發生於公元前六世紀,當時以色列人正處於流亡期間,先知給他們說:「你們的天主來了」,一切痛苦會成為過去。但事實上,這喜訊只應驗了一半。
教宗方濟各:天主宛如慈愛的父母,即使兒女犯錯也從不停止愛護
(梵蒂岡新聞網)天主宛如「慈愛的父親和溫柔的母親那樣,從不停止愛護祂的兒女,即使兒女會犯錯誤」。教宗方濟各12月2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運用了這個圖像來闡述頌謝祝福的深層意義。頌謝祝福與天主對每個人的盼望和愛息息相關,即使有些人「無可救藥」也不例外。
「見你們所見之事的眼睛是有福的」
曾經在一個夫婦靈修營中,目睹一些夫婦入營時帶著繃緊的身軀、沉重的心情,和冷漠的關係。但幾天後出營時,卻是帶著輕鬆的心情和愉快的腳步,手挽手的重現著戀愛時的溫馨。這真是天主美妙的臨在,實在令人讚嘆不已。
在這史無前例的時代,我們該如何為將臨期作準備?
在將臨期之始,我們等待、觀察、期盼,並為救世主的來臨準備自己。全球在這抵抗新冠病毒所引起的極具傳染性呼吸道疾病,我們都在探索未知的領域。那麼,我們期待的是甚麼?在這些史無前例的日子,我們該如何準備自己的心靈?希望本週的讀經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
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 耶穌神秘的來臨
乙年禮儀年以馬爾谷福音為主。四部福音中以馬爾谷福音為最早,也最簡短;大家相信瑪竇及路加在若干程度上是引用馬爾谷的,而人們對四部福音的印象是:若望寫得最深奧,最有神學味道;瑪竇有較完整的教理;路加神修性最佳;馬爾谷卻似乎一無是處,敬陪末座,不大為基督徒重視。
教宗方濟各:天主賜予愛,並且要求愛;這是整個信仰生活奧妙的根源
(梵蒂岡新聞網)旅途中的教會勤奮工作、時常祈禱:這是《宗徒大事錄》所描述的「耶路撒冷首個基督徒團體的景象」,也是「其它任何基督信仰經驗的參照點」。
天主,請幫助心盲的人復明!
人類是有理性的生物,生活在一個有秩序的宇宙中。從觀察所得,世間萬事萬物,必有先後次序,有因有果。中國人以「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大學 1),來總結出這人類的大智慧。倘若生活是莫名其妙,不明不白;這一刻你是我的丈夫,下一刻我是你的父親,再下一刻你我是陌路人的話,這樣的生活必定會令人精神崩潰!
在生活中認清真理
「我的殿宇將稱為萬民的祈禱所」(依56:7;路19:46)所以把聖殿管理好,是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天主(路10:27)的表現,是履行「最大誡命」,是非常重要的事。由誰來做?當然是司祭了。
甲年(瑪竇) 常年期基督普世君王節:愛的考驗
禮儀年以耶穌將臨開始,以基督君王結束,象徵基督是元始,亦是終結。 作為君王必須有國土、有國民,才算是真真正正的君王。不少中國人認為孔子未王而王,但因為他既無國土,又無國民,故只能稱他為素王。今日的讀經告訴我們,基督是怎樣的君王,其王國是怎樣的,其國民又是怎樣的。
教宗方濟各:天主的聲音引領聖母的步伐,哪裡有需要,就有她的臨在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11月18日上午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由於疫情,這項活動在宗座大樓的圖書館以線上直播的方式舉行。教宗在當天的要理講授中以 「童貞瑪利亞,祈禱的女性」為主題,强調我們在祈禱中應秉持隨時奉命的態度,向天主的旨意敞開心門,對待自己的生命不自以為是,而是將它交在上主手裡,如同聖母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