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的話
教宗方濟各:基督徒必須服從天主,而非順從於人
(梵蒂岡新聞網)「面對那些命令我們沉默、詆毀我們,甚至是攻擊我們生命的人,讓我們祈求聖神賜予我們力量,好能免於恐懼」。教宗方濟各8月28日在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如此勉勵信友們。
教宗方濟各:維持信德的燈火,準備好與上主的最終相遇
(梵蒂岡新聞網)我們必須保持醒寤,「以體會天主經過自己的生命」。教宗方濟各8月11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如此表示。當天的主日福音記載,耶穌說:「要把你們的腰束起,把燈點著。」(路十二35)教宗在念經前闡明,福音所指的裝束意指朝聖者的態度。
教宗方濟各:真正的財富是什麼?是我們與耶穌的關係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8月7日上午在暑期過後首次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以《宗徒大事錄》為主題,當天講解了伯多祿因耶穌的名行奇跡,指出在這位宗徒身上顯露出「一個無邊界教會」的面容,這個教會「感到自己是眾人的母親」。
教宗方濟各:心靈的智慧在於懂得如何將默觀和行動結合起來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7月21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念經前,他勉勵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用瑪爾大的手和瑪利亞的心來愛和服侍天主和弟兄姐妹,使我們在聆聽耶穌的同時,也能成為和平與希望的締造者。
教宗方濟各:不要讓自己受到自私冷漠的影響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7月14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念經前,他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說,上主是「慈悲的,因為祂富於憐憫和仁慈」,祂能「接近我們的痛苦、我們的罪過、我們的惡習,以及我們的苦難」。
教宗方濟各:我們的祈禱不應該只局限在我們的需求上,也應該具有普世的幅度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7月7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念經前,他勉勵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以開放的心」來祈禱,祈求上主向世界各地派遣傳教士。
教宗方濟各:聖神協助教會跨越人的限度、罪惡和醜聞,促使教會成長
(梵蒂岡新聞網)在艷陽高照的聖伯多祿廣場,教宗方濟各6月19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繼續講解《宗徒大事錄》,尤其闡釋聖神降臨的事跡(參閱:宗二1-4)。
教宗方濟各:人的話語遇到聖神,就變得強而有力,能點燃人心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5月29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以《宗徒大事錄》為主題開啓新一輪的要理講授。教宗指出,這本書向我們講述「福音在世界中的旅途」,顯示出「天主聖言與聖神之間美妙的結合」,二者是「活潑而有力的夥伴」。
教宗方濟各:和平源自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寬恕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5月15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兩萬人不顧陰雨聆聽教宗講話。在要理講授中,教宗省思了《天主經》的最後一句呼求「但救我們免於兇惡」,闡明在世界和我們自己的心中彌漫著兇惡,但這不是天主的作為,而是邪惡悄悄地進入人類歷史中的坎坷經歷。
教宗方濟各:我們今天也需要充滿熱情和具有創意的福傳者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5月8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講述了這次訪問保加利亞和北馬其頓的感想,並感謝這兩個國家的人民對他的熱情款待。教宗強調,作為基督徒,我們的聖召和使命就是成為合一的標誌與工具。
教宗方濟各:如果你不寬恕他人,天主也不會寬恕你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4月24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的公開接見活動中強烈呼籲信眾寬恕他人,如同我們被天主寬恕那樣。教宗說,我們能夠給予他人的寬恕,是我們所領受的最珍貴的禮物。
教宗方濟各:在我們這時代,為希望服務意味著在不同文明之間搭建橋樑
(梵蒂岡新聞網)世界上有「許多宗教」,而所有宗教都「仰望高天、仰望天主」:天父「准許了這一點」,我們不要害怕「差異」,卻要努力增進「手足情誼」,尤其是「亞巴郎的子孫,諸如我們和穆斯林的情誼」。
教宗方濟各:基督徒在祈禱中要求的食糧不是「我的」,而是「我們的」
(梵蒂岡新聞網)食物「不是私有財產,而是有待分享的天賜恩典」。教宗方濟各3月27日在聖伯多祿廣場的公開接見活動中,講解了《天主經》的第二部分。我們在向天主提出「需要」時,使用了一個散發家常飯菜香的詞語——「食糧」。
教宗方濟各:以天父的子女的身份,表明對祂的愛確信無疑
(梵蒂岡新聞網)「這原是美好的,並在我們的救主天主面前是蒙受悅納的。因為祂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二3-4)。教宗方濟各三月二十日上午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以這個堅定信念為起點省思《天主經》的第三個呼求:「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