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聖言及反省
乙年(馬爾谷) 常年期第二主日:寓居在基督內的信仰
本主日的福音表面上平平無奇,沒有奇跡的出現,沒有戲劇性的記載,但事實上作者有意讓讀者知道,基督徒在那裡找到最重要的經驗,他們的信仰就在那裡奠基。這個簡單的故事,啟示了基督信仰的特質。
主日的聖言與反省 (乙年主受洗節) 洗禮的反思
教會定常年期第一主日為耶穌受洗節,可能因為這是耶穌出來傳道所做的第一件事,它也是基督徒領洗的預象。基督徒領洗時做了一個重要的選擇,就像當日耶穌在約旦河受洗時做了一個重要抉擇一樣,開始了生命新的一頁。此外,藉著耶穌受洗,天主將自己顯示給世人。
【黃謙善神父主日講道】從保持心靈的均衡重新開始
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在生活的高低起伏中掙扎著:當情緒高漲的時候,我們非常興奮,但遺憾的是,問題和痛苦總會到來,我們卻措手不及。如果你是那種對苦難感到驚訝的人,比如這次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這也許適於用在你身上。另一方面,一旦我們情緒低落,我們就會心煩意亂,忘記天主仍然與我們同在。
主日的聖言與反省 (乙年主顯節) : 信仰旅程
主顯節是個重大的節日,從前稱為三王來朝,那是不太正確的稱呼,因為聖經既沒有說是三個,更沒有說他們是皇帝,稱他們為賢士或聰明人似乎比較妥當。主顯表示天主顯示自己給人,首先是猶太人,後是外邦人,整件事表示耶穌基督是全人類的救主。
【黃謙善神父主日講】傳福音幫助我們重新開始
YouTube上有一個很受歡迎的有關鍛煉的頻道,其中一個視頻的標題是「你能摸到你背後的手指嗎?(超艱難!)。運動員應該能夠將一隻手放在腦後,另一隻手放在背後,讓雙手手指碰到-----這種靈活性將幫助他們進行適當的鍛煉。
重新開始 : 更多的祝福正在來臨
有兩件可行之事讓你在生活中看到天主的祝福:1)對事情的觀點。我們的生活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好。有一次,作家邁克爾•凱亞特Michael Hyatt 的妻子問他道:「你今天過得怎麼樣?」「唏,太糟糕了。」「真的,什麼這麼糟?」當邁克跟她講完,妻子說:「在我看來,你不過度過了糟糕的20分鐘,而不是糟糕的一整天。」他說:「這倒是真的,因為今天餘下的時間都很棒。」
乙年將臨期第三主日: 虛無的證人
今天的若望福音整篇都集中講述若翰洗者這個人物,但最奇妙的是,作者所說的一切,都指向一個還沒出現的人物 —─ 耶穌。這段聖經四次提到若翰的名字,四次提到他是為「作證」而來。
重新開始,走出自我
1965年,辛大主教Archbishop Sheen引用著名精神病學者 Carl Jung 榮格的話說,看過他的人中,約有三分之一沒有「臨床上可定義的神經症clinically definable neurosis」,而是在他們的生活中遭受著「毫無意義和漫無目的的折磨!這是一場生存危機,是一種缺乏意義和人生目標的危機,是一種焦慮,是一種生存問題。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文化,它在精神上是空虛的:我們不認真思考我們為什麼存在,生命的意義,以及死後會怎樣。現在我們的空虛加深了,因為我們更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更孤立無援。
「主的日子必要如盜賊一樣到來」 ( 伯後 3:10)
本主日的福音讀經取自《馬爾谷福音》第一章的首幾節。第一節「天主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也是這本福音的題目(參 Ignatius Bible Study [IBS] 65 頁)。「福音」就是基督來到世上,從罪惡、自私自利、撒旦的邪惡中,拯救天下萬民,並將天主的本性展示給世人 (參 IBS)。在第 11 節,耶穌從納匝肋來到約但河,接受若翰洗者的施洗時,第一次被顯示為「天主子」;當耶穌剛從水裡上來,「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而在《 […]
乙年將臨期第二主日 – 不願意人喪亡的天主
將臨的意思是期待主的來臨。今日三篇讀經都提到這問題,但每篇的意義卻不同。首先,依撒意亞先知書提到的將臨,發生於公元前六世紀,當時以色列人正處於流亡期間,先知給他們說:「你們的天主來了」,一切痛苦會成為過去。但事實上,這喜訊只應驗了一半。
在這史無前例的時代,我們該如何為將臨期作準備?
在將臨期之始,我們等待、觀察、期盼,並為救世主的來臨準備自己。全球在這抵抗新冠病毒所引起的極具傳染性呼吸道疾病,我們都在探索未知的領域。那麼,我們期待的是甚麼?在這些史無前例的日子,我們該如何準備自己的心靈?希望本週的讀經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
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 耶穌神秘的來臨
乙年禮儀年以馬爾谷福音為主。四部福音中以馬爾谷福音為最早,也最簡短;大家相信瑪竇及路加在若干程度上是引用馬爾谷的,而人們對四部福音的印象是:若望寫得最深奧,最有神學味道;瑪竇有較完整的教理;路加神修性最佳;馬爾谷卻似乎一無是處,敬陪末座,不大為基督徒重視。
甲年(瑪竇) 常年期基督普世君王節:愛的考驗
禮儀年以耶穌將臨開始,以基督君王結束,象徵基督是元始,亦是終結。 作為君王必須有國土、有國民,才算是真真正正的君王。不少中國人認為孔子未王而王,但因為他既無國土,又無國民,故只能稱他為素王。今日的讀經告訴我們,基督是怎樣的君王,其王國是怎樣的,其國民又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