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好,你就眼紅嗎?」(瑪 20:15)

by Susanna Mak
2020-09-20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依撒意亞先知書 55:6-9


斐理伯書 1:20-24, 27


瑪竇福音 20:1-16


「這太不公平了!」

「這是我應得的!」

「他們一點都不值得!」

這些激動的說話,我們說過或聽過多少遍呢?不滿、憤怒及妒忌等情緒,雖是真實,我們也不要等閒視之。這種種情緒往往源於我們對大局的誤解和看不到眼前的現實以外的情況。再者,「公平」和「應份」這些字眼,卻不一定能正確表達事實。當有兄弟姐妹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當有同事和其他人做同等份量的工作,卻獲得更多的表揚;當有同學得到更多資源或時間去做同樣的作業;當有人在餐廳或超市排隊時插隊;這些情景,可說屢見不鮮。這些例子在聖經中也俯拾即是:「蕩子的比喻」;「亡羊的比喻」;而當然還有,本週《瑪竇福音》中,「葡萄園僱工的比喻」。每一個故事都顯示一個徹底有別於和超越我們所理解的天國真理和視野。本週的讀經邀請我們從自己的假設中解放出來,走出憑眼中所見而領悟的有限現實,好能從心中看到天主的整個大局。

本週的《瑪竇福音》讀經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場面。家主出去僱用工人,與工人議訂日薪「一天一個『德納』」 (瑪 20:2)。這人看來心腸很好,甚至可以說是仁慈,只要有人需要工作,他就整天不斷地僱用工人。而故事裏面一個有趣的轉捩點就是家主決定每人都得到一天的工資,無論他們在他的葡萄園裏工作了多少個小時!在這裏,甚至讀者都會禁不住抗議,「這是不公平的!」其中一個工人正是這樣說:「這些最後僱的人,不過工作了一個時辰,而你竟把他們與我們這整天受苦受熱的同等看待」(瑪 20:12)。家主沒有動怒也沒有屈服,他只說道:「因為我好,你就眼紅嗎」(瑪 20:15)?

我們不要假裝這是容易接受或容易理解的;依撒意亞卻圓滿地解釋了這奧秘,「因為我的思念,不是你們的思念,你們的行徑,也不是我的行徑:上主的斷語。就如天離地有多高,我的行徑離你們的行徑,我的思念離你們的思念,也有多高」(依 55:8-9)。我們人的「想法」和「行徑」是有限和短視的。「葡萄園僱工」的故事和依撒意亞的話語,要求我們對是非和公平的看法和理解轉變立場。是否不論個人需要和境況,每人得到完全一樣的資源,看來便是「公平」?有什麼比較好和慈悲的選擇?聖雄甘地曾說過:「一個國家有多偉大,準則是她怎樣看待最弱勢的國民」。事實上,這是天主的國的準則。而這準則跟聖保祿一直以來對我們的教導互相呼應,「那些似乎是身體上比較軟弱的肢體,卻更為重要;並且那些我們以為是身體上比較欠尊貴的肢體,我們就越發加上尊貴的裝飾,我們不端雅的肢體,就越發顯得端雅。至於我們端雅的肢體,就無須裝飾了。天主這樣配置了身體,對那缺欠的,賜以加倍的尊貴,免得在身體內發生分裂,反使各肢體彼此互相關照。若是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都一同受苦;若是一個肢體蒙受尊榮,所有的肢體都一同歡樂」 (格前 12:22-26)。

藉着天國的眼光,天主的慈悲遠遠比人所需,甚至是比「惡人」所需的豐厚得多,「來歸附上主,好讓上主憐憫他;來歸附我們的天主,因為祂是富於仁慈的」 (依 55:7).。天主的慈悲沒有界限,每一個願意得到的人,都會豐富地獲得。的確,如聖詠作者所言:「上主在他的一切路徑上,至公至義,上主在他的一切化工上,聖善無比」 (詠 145:17)。上主的公義,不是我們的公義:上主的路徑,不是我們的路徑;祂做每一件事,都出於仁愛。真理是,公義和慈悲是手挽手的。

的確,天國的中心是仁愛,從這裏,天主的恩寵源源不絕,慷慨送贈。如果我們任何一個認為自己是「值得」從天主那裏得到什麼,就有一點自大;我們的一切—我們的生命—是我們天上的父親賜予的一份純粹出於愛的禮物。像那家主,天主選擇以我們的名字逐一召叫我們,進入祂的天國(葡萄園);展開與祂親密和真正的子女關係,而不是僕人。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