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不是相信!
智慧篇 18:6-9







希伯來書 11:1-2, 8-19







路加福音 12:32-48








毫無疑問,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著不信任和惡意欺詐的世界。許多人覺得任何人或機構都不值得信任,因為他們輕易作出承諾,卻極少遵守。當政客大肆宣佈新的稅務優惠或減稅時,市民經常不滿地回應,「落實了,我們才信!」他們以「眼見為實」作生活格言。可能他們的信心已不知落在何方?這樣嚴重的信心赤字,可能修復嗎?本主日的讀經提醒我們,信德雖無形,卻確實「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希 11:1)。然而,信德之恩也要求我們作出回應。天主邀請我們參與祂的救世計劃。
亞巴郎、撒辣及梅瑟的信德證明我們的天主是永遠信實的;儘管我們不相信,祂的仁愛及慈悲卻是無限的。我們猶如以色列子民,一而再地背離天主;也許出於恐懼、目光短淺、貪婪、不耐煩,又或是過大的自尊心。我們信靠自己的本能多於天主的旨意;為短暫的利益放棄真實的恩寵。《智慧書》提醒我們天主的信實。書中形容以色列先祖在「那一夜」出離埃及的勇氣,來自他們「確實知道」了巴斯卦奇蹟 (智 18:6)。他們未曾見到,卻亳無疑問地相信了!因為他們的勇氣根植於天主的「誓言」或承諾。他們信靠那在歷史上與他們先祖一直同行的忠信的天主, 並在祂內獲得勇氣。的確,「上主選為自己產業的百姓,真是有福」(詠 33:12)。
同樣,亞巴郎的信德鼓勵我們對天主要有信心。「因著信德,亞巴郎一蒙召選,就聽命往他將要承受為產業的地方去了:他出走時,還不知道要到那裡去」(希 11:8)。他和撒辣離開了熟悉且舒服的地方,「作客他鄉」住「在帳幕內」(希 11:9)。撒辣也令人敬佩,起初她笑看「老來生子」這想法,但最終也相信了「因為她相信那應許者是忠信的」(希 11:11)。此外,當天主要求亞巴郎獻上「獨生子」依撒格時,他因相信天主的許諾,「祇有由依撒格所生的,纔稱為你的後裔」以及天主有使人從「死者中」復活的能力,便毫不猶豫地服從了 (希 11:18-19)。最後,聖保祿這樣解釋:亞巴郎雖從未踏足應許之地,但他仍然忠信於天主,因他「所渴念的,實是一個更美麗的家鄉,即天上的家鄉」(希 11:14)。天主將一切給予亞巴郎,但同時也等待亞巴郎自由的回應。「給誰的多,向誰要的也多;交托誰的多,向誰索取的也格外多」(路 12:48)。真信德聚焦於「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的確,亞巴郎自覺的決定不單是真信德的典範,也顯示了和天主——那最終的「工程師和建築者」——合作的重要性 (希 11:1,10)。
的而且確,當天主藉亞巴郎、撒辣及梅瑟展開祂至美的救世工程時,天主也邀請我們與祂合作。他們的榜樣提醒我們不要相信世界上的空言,而要相信及投靠天主的愛和承諾。但願我們的心在天主內心安神樂,「因為你們的寶藏在那裡,你們的心也必在那裡」(路 12:34)。如舊約所描述的天主眾聖者,我們也得到天主所賜隆恩,故此,回應天主的召叫,我們「不要害怕」 (路 12:32)。
Susanna Mak
其他主日反省
你們誰在家裡做事最多?丈夫還是妻子?你,還是你的兄弟姐妹?誰什麼都不做?把他們指出來! 我們今天談論的是「懶惰」這個問題。有些人下班回家後,從不做飯,不打掃,也從不會主動幫別人的忙。他們還說他們需要休息,覺得上個小學五年級很辛苦的什麼的。現在是「安息夏天」──我們在天主內休息,慶祝祂;但有些人過的是「安息年」。
繼續閱讀 >今日三篇讀經,讓我嘗試用「聆聽」兩個字把它們連起來。第一篇讀經提到關於「那一夜」的事,那一夜是指上主解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奴役的那一晚。以色列人很重視那逾越的晚上,世世代代都再聽那一夜的故事,希望後代的子孫不要忘記天主對他們的愛。這就是聆聽的作用,使人牢記天主的眷顧,提高感恩的警覺。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