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本週的例行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良十四世在聖伯多祿廣場上帶領信眾省思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最後呼號。教宗解釋:耶穌十字架上的呼號並非出於軟弱,也不是出於信仰危機,而是一種永恆信賴之舉。然後,教宗在問候講波蘭語的朝聖者時,特別為遭受戰爭之苦的兒童祈禱;在問候講阿拉伯語的信友時,願他們的呼喊化作信賴的祈禱。
滂沱大雨並不能阻止信眾湧入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參加教宗週三公開接見活動。9月10日週三上午,教宗良十四世在雨中繼續帶領信眾省思關於耶穌的苦難、死亡與復活。本次默想的主題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亡」。
公開接見開始時,雨勢稍微減弱。聚集在廣場上的信眾在陰雨中首先聆聽了選自《馬爾谷福音》的章節(參閱:谷十五33-39)。這段記載耶穌受難的福音描述了一個極為珍貴的細節,教宗鼓勵我們懷著信德來默想。
教宗指出,令人震撼的是,在十字架上,我們的主並非在沉默中死去,也不像逐漸燃盡的蠟燭慢慢地熄滅,而是在一聲呼喊後交付了生命。經上記載:「耶穌大喊一聲,就斷了氣。」(谷十五37)教宗闡明,那聲呼喊蘊含了一切:痛苦、捨棄、信賴、奉獻。那不僅是身體承受極限的呼喊,也是整個生命完全交託的最後記號。
教宗解釋道,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呼號並非出於軟弱,也不是出於信仰危機,而是一種永恆信賴之舉。耶穌以這種方式展現出把生命完全交託和獻給天父。這個臨終考驗的希望之舉觸動我們的心靈。
當天選讀的福音章節也提到,百夫長看見耶穌這樣斷了氣,就說:「這人真是天主子!」(谷十五39)教宗對其解釋道,這位百夫長受到耶穌呼號的感動,在耶穌斷氣後表明了第一個信仰的宣認:「這人真是天主子!」教宗接著勉勵信眾效法百夫長。「讓我們信仰的呼聲與耶穌的聲音結合為一,成為天父垂聽子女呼聲的希望和信賴的明證。」
為遭受戰爭苦難的兒童祈禱
要理講授結束後,教宗問候了講不同語言的人。他在問候講波蘭語的朝聖者時,提到今天是波蘭因戰爭而受害的兒童全國日,旨在紀念這些兒童所遭受的苦難,以及他們在二戰後為波蘭重建所作出的貢獻。接著教宗邀請波蘭信眾在祈禱和人道主義計劃中,不要忘記烏克蘭、加薩以及世界其它受戰爭蹂躪地區的孩子們。教宗也將波蘭人民和今天仍在受苦的孩童們,託付於和平之后瑪利亞的庇護之下。
聖地的呼喊
接著,教宗在問候講阿拉伯語的信友時,特別是來自「聖地」的信友。教宗邀請他們在考驗和磨難中,把他們的呼喊化作信賴的祈禱,因為天主總是垂聽祂的子女,並在祂認為最適合的時刻作出回應。
最後教宗對講中文的人們說:「我向講中文的人們致以誠摯的問候。親愛的弟兄姐妹們,你們要日益緊密地依附於基督,祂是我們和周邊的人希望的泉源。我降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