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
孝愛仁愛之家
隨著人的壽命延長,老年人的比例倍增。怎樣才能令長者安享晚年呢?《愛•常傳》帶大家探訪一所位於台灣屏東縣,由中華道明修女會管理的安老院,看看修女怎樣把那裡打造成為一個充滿孝愛的家。
日期: 2021 - 2 - 20
不要害怕 – 《生命恩泉》十五週年特輯 (2)
2020年是《生命恩泉》成立十五週年,本來應該大肆慶祝,卻遇上前所未見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面對疫情的衝擊,《生命恩泉》怎樣繼續履行天主給予的福傳使命?
日期: 2021 - 2 - 13
從無到有 – 《生命恩泉》十五週年特輯 (1)
2005年4月2日是前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離世的日子,這一天為《生命恩泉》也有重大意義。聖若望保祿二世的一句說話:「不要害怕!」支撐著《生命恩泉》跨過重重困難,一直走到今天。
日期: 2021 - 2 - 6
我們的塔冷通
為了一個夢想,楊孝明和梁鳳玲兩夫婦毅然放棄自己的事業,全身投入培育教友的工作。他們成立了「信仰生活互動坊」和「塔冷通心靈書舍」,希望能透過這兩個機構,觸動更多天主教徒為教會福傳和服務。
日期: 2021 - 1 - 30
泰澤 – 共融的體驗
泰澤是一種集合歌唱、靜默、反省元素的祈禱方式,亦是一個由二次世界大戰暫時的庇護所演變出來的修道團體。這個位於法國南部的小鎮每年都吸引數以千計的年青人前來祈禱和避靜,而那裡的祈禱方式也傳遍世界各地。
日期: 2021 - 1 - 9
教宗方濟各:團結關懷是治癒我們人際關係和社會疾病的方法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於9月2日在梵蒂岡城的聖達瑪索庭院舉行了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繼續以「治癒世界」作為他為在場信眾講解要理的主題。
日期: 2020 - 9 - 2
殉道的色彩
多倫多天主教中華殉道聖人堂藉著慶祝堂區三十週年,主辦了一個宗教藝術聯合展覽,讓教友以不同方式的創作表達對信仰的反思。他們更邀請到來自香港的公教畫家劉婉婷繪畫了多幅中華殉道聖人的畫像。《愛‧常傳》帶大家去看看他們這個不一樣的藝術展。
日期: 2020 - 7 - 11
關俊棠神父 : 同建地上天國
關俊棠神父晉鐸四十五年,做過很多不同的工作,包括教育、婚姻輔導、為平信徒團體擔任神師等等。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肩負基督徒的重要使命,在地上建設天國。
日期: 2020 - 5 - 30
華裔修女在秘魯:王穎賢修女
王穎賢修女出生於香港,成長於加拿大多倫多。九年前,她加入了「天主計劃的僕婢」─一個位於秘魯的女修會。她在秘魯的生活是怎樣的?她的家人怎樣看她這個選擇?
日期: 2020 - 4 - 25
小城傳教古今:澳門三巴仔和瘋人廟
俗稱「三巴仔」的聖若瑟修院聖堂,二百多年來見證了一代代學生學習成為傳教士;而舊稱「瘋人廟」的望德聖母堂前身是痲瘋院小堂,後來發展成華人教友實踐信仰、彼此扶持的地方。她們盛載了許多傳教救靈的真實故事,反映了天主教信仰知識與愛德並重的幅度。
日期: 2020 - 4 - 18
新法蘭西的俠骨仁心
今天的加拿大在很多人的眼中,是個相當宜居的國家,但在十七世紀,剛開發的加拿大卻是個充滿著艱難的地方。《愛•常傳》帶大家看看真福加大利納修女及聖方濟各拉瓦爾主教為怎樣歷盡艱辛,為加拿大奉獻一生。
日期: 2020 - 1 - 25
滿地可的蕙質蘭心
加拿大的滿地可在三百七十多年前剛開埠時,與現時有天淵之別。山上的十字架地標,揭示這城市與天主教信仰的關係。《愛‧常傳》帶大家看看兩位同樣名叫Marguerite瑪加利大的聖女─聖瑪加利大‧波爾橋(St. Marguerite Bourgeoys)和聖瑪加利大‧杜維爾(St. Marguerite d'Youville),怎樣為滿地可市的初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日期: 2019 - 11 - 2
守護尊嚴──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及中華聖母基金會
六十多年來,天主教中華聖母會不斷關顧人的不同需要,由開辦診所到興建聖馬爾定醫院,到成立基金會為不同人士提供服務,更為台灣引入第一部「到宅沐浴車」,為長期臥床嘅人提供沐浴服務。《愛‧常傳》帶大家到台灣看看他們怎樣致力守護人的尊嚴。
日期: 2019 - 10 - 19
澳門雙傑─胡子義神父和陸毅神父
在二十世紀中期,有兩位歐洲傳教士分別來到澳門,為最貧窮痛苦的人服務。他們分別是澳門明愛中心的創辦人、被譽為澳門社會服務之父的西班牙籍陸毅神父,以及被稱為痲瘋者的天使的意大利籍胡子義神父。他們怎樣窮畢生之力,使澳門以至中國的弱小者的命運得以改寫?
日期: 2019 - 9 - 28
熱血傳教士─聖方濟各‧沙勿略
2018年年初,聖方濟各‧沙勿略的聖髑─一隻曾為十萬人領洗的右手─在加拿大進行巡迴之旅,更有聖堂在一日內吸引了過萬人到訪。《愛‧常傳》帶大家認識聖方濟各‧沙勿略的生平,亦藉此機會了解聖髑之旅的主辦機構Catholic Christian Outreach─一群現代傳教士。
日期: 2019 - 9 - 7
貧民窟的快樂僕人:Fr. Ho Lung
Fr. Ho Lung是一位在牙買加土生土長的華人神父,是首位華裔的修會創辦人。三十多年前,他與兩位志同道合的神父決定到貧民窟生活,照顧那些被社會遺棄的人。《愛‧常傳》請他分享他創立貧窮者傳教會Missionaries of the Poor的經過,以及他為窮人獻身的心路歷程。
日期: 2018 - 11 - 10
走過堂區一百年
一百年,足夠令一顆種子變成一棵百年老樹,也足夠讓一個團體茁壯成長,貢獻社會。滿地可中華天主堂一直致力服務社會。《愛‧常傳》帶大家看看這堂區在過去一世紀怎樣面對不同挑戰,回應社會的需要。
日期: 2018 - 10 - 20
尋根‧百載傳承
於1957年創立的滿地可天主教中華學校,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學校。而中華學校所隸屬的中華天主堂,更於今年慶祝建堂一百週年。《愛‧常傳》帶大家看看這堂區怎樣見證過去一世紀,華人在滿地可生活的變化。
日期: 2018 - 10 - 13
校園同路人
進入大學是年輕人的重要里程碑,但不少年青天主教徒正正在這個人生階段遠離信仰。《愛●常傳》帶大家看看大專華人天主教同學會Joint University Chinese Catholic Community (JUCCC)以及多倫多大學的Newman Centre怎樣為校園裡的天主教大學生提供信仰上的支援。
日期: 2018 - 8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