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

by BRS21
2018-08-03


那時,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在會堂裏教訓人,以致人們都驚訝說:「這人從那裏得了這樣的智慧和奇能?這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他的母親不是叫瑪利亞,他的弟兄不是叫雅各伯、若瑟、西滿和猶達嗎?他的姊妹不是都在我們這裏嗎?那麼他的這一切是從那來的呢?」他們就對他起了反感。耶穌卻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家外,沒有不受尊敬的。」他在那裏,因為他們不信,沒有多行奇能。
瑪竇福音 13:54-58

會堂

會堂

「人不可以貌相。」這話出自中國民間小說《西遊記》的名句,正顯示出以貌取人的心態由來已久,時至今天仍然存在。二千年前的耶穌基督,當祂返回自己的家鄉時,也同樣受到這樣的看待,這樣的冷眼。何解?

在未解答這個問題前,筆者先想與大家分享曾看過的一篇報導。曾有一個地方教會,正要更換一位牧師。當得知將有新牧者到來,他們正在堂會中等候時,突然有一位衣著不整,滿面污穢的男子慢慢進來。在場的信友頓時鴉雀無聲,定睛凝望,四目交頭,心想這位像似乞丐的人,究竟是誰?他的來意是甚麼?及至這人走近講壇時,信友中有人喝令,大聲追問這人是誰。

然而,這人仍默不作聲,在講壇中拿起聖經,讀出今天福音的片段,完了,便向信眾說:「我就是派來牧養你們的那一位,而你們剛才的反應,正好是福音中耶穌所遇到的境況。」說了,便坐下來。

從聖經的記述,耶穌自幼跟隨若瑟和聖母瑪利亞,居住在納匝肋,以木匠為生,並不是大富大貴,名門望族的人家。耶穌到了三十歲離開家鄉,出外傳道。經過一段長時間,回到自己原本成長的地方,探望父母,在會堂講道,施行奇蹟,卻換來同鄉的冷言冷語。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他們並不相信那位出身寒微的耶穌,就是他們一直期待的「默西亞」。

確實,在現今的世代,人們會以世俗的眼光互相對待,豈不也是這樣嗎?那怕是基督的跟隨者,或許也曾武斷地判斷他人嗎?這實在是值得我們反省,反省!

主,耶穌,求祢教導我們,常以祢慈善的目光去看待他人,接納別人。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