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明智的聖人

by FLL Editorial Team
2024-03-20

(梵蒂岡新聞網)「在這個被表象、膚淺思想,以及平庸的善與惡所主宰的世界,智德這一古老的教誨值得我們重溫」 。教宗在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如此表示。他繼續講解德行的主題,這次論述了智德。

智德與義德、勇德、節德一起構成所謂的四樞德。教宗方濟各3月20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論述了「智德」的主題。教宗先問候了朝聖信友們,然後請聖座國務院的吉羅利(Pierluigi Giroli)神父替他宣讀要理講授稿件,因為教宗仍有嗓音的困難。

在要理講授開始前,在場的人聆聽了《舊約》「箴言」中的段落,講的是尋求智慧人的幸福。教宗解釋,四樞德並非基督徒生活的「專有特性」,因為它們是古人智慧的遺產,在希臘哲學中尤其如此。《福音》記述耶穌談到明達,祂多次吩咐自己的門徒要機警(參閱:瑪十16)。

明達不表示膽怯

教宗表示,「在這個被表象、膚淺思想,以及平庸的善與惡所主宰的世界,智德這一古老的教誨值得我們重溫」 。不過,需要澄清智德的意涵,這很重要。如果認為智德是「膽怯者」的特性、對採取什麼行動總是有疑惑,那就錯了。我們不該認為智德只是一種謹慎的形式。

「把智德放在首位,意味著人以自己的智慧和自由掌控自己的行動。明達的人富有創造力:使用理智、評估,努力瞭解現實情況的複雜性,不受情緒、懶惰和幻覺的壓力所左右。」

明達的人能作出選擇

教宗提到,在聖多瑪斯看來,智德 「是支配行動的能力,將行動引向善」。教宗強調,「明達的人能作出選擇」,這在具體的生活中並非總是那麼容易,我們經常「猶豫不決,不知作出選擇」。而明達的人決非「隨意選擇」,他們「首先知道要做什麼,因此權衡時局、徵詢意見,以寬廣和內心自由的視野選擇要走的路」。

以智德治理乃是協調差異

教宗指出,我們犯的錯誤,就是總看到一種可能性,但憑著智德我們能避免「大偏差」。智德對肩負責任的人能產生影響,他們行事不希望像那些只從表面看問題的人那樣。相反地,「智德則是管理者的品德:他知道管理是件難事,有許多觀點,需要在它們當中尋求和諧,而必須做的不是為某些人,而是為所有人的益處」。

智德是懂得守護過去的記憶

教宗指出,智德教導我們許多事物:最佳表現是善的敵人,過於熱心「能產生衝突和誤解」。因此,需要有先見之明,考慮到過去的情況。「明達的人懂得守護過去的記憶,這不是因為他害怕未來,而是他懂得傳統是智慧的遺產。生命的形成是靠著新舊事物不斷地重疊,而總以為世界從我們開始、我們面對問題必須從零開始,這沒有益處」 。

《福音》中的智德

耶穌對智德表示讚賞,祂說,「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磐石上是個聰明人」(參閱:瑪七24),祂又表揚明智的童女「拿了燈,並且在壺裡帶了油」(同上,參閱:廿五4)。教宗表示,耶穌派遣祂的門徒,為他們做準備時,吩咐道:「看,我派遣你們好像羊進入狼群中,所以你們要機警如同蛇,純樸如同鴿子。」(同上,十16)

教宗最後總結道,耶穌的話似乎在說,「天主不僅要我們成為聖人,也要我們成為‘明智的聖人’,因為如果沒有智德,瞬間就會走上歧途!」

資料來源:教宗公開接見:天主要我們不僅成聖,也要成為“明智的聖人”

其他文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