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向耶穌說:「師傅,請吩咐我的兄弟與我分家罷!」耶穌對他說:「人哪,誰立了我做你們的判官及分家人?」遂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耶穌對他們設了一個比喻說:「有一個富人,他的田地出產豐富。他心裏想道:我可怎麼辦?因為我已經沒有地方收藏我的物產。他遂說:我要這樣做:我要拆毀我的倉房,另建更大的,好在那裏藏一切榖類及財物。以後,我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存有大量的財物,足夠多年之用,你休息罷! 吃喝宴樂罷!天主卻給他說:胡塗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魂,你所備置的,將歸誰呢?那為自己厚積財產而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也是如此。」
路加福音 12:13-21

你們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
古語有云:「貪字得個貧。」這句話聽下來,實在非常有人生哲理。我們眼看不少賭徒,為着嬴得更多財富,往往失去的更多。
今天福音中,講述有兩個兄弟,因爭家產而請求耶穌為他們作判官,他們的請求,實在誤解了耶穌的使命,所以,耶穌毅然拒絕了他們的請求。不過,祂反過來向這兩兄弟指出,繼承家產的事,問題不在於誰對誰錯,癥結在於他們的利慾和貪婪,導致未能有妥協的方案。於是,耶穌來個順水推舟,以「愚蠢的富翁」作比喻,進一步講解處理世物財富的正確態度,重點有二:一是這富翁所有的豐收和財富都是來自天主;二是他從沒想過用這些財富去施捨給有需要的人,只顧自己去享用,正反映出富翁的自私和貪婪,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所以在他死時,並未得到財富帶來的利益,也沒有得到天主的眷愛。
的確,環顧現今社會生活,不少人每天勞勞碌碌,往往為的是要滿足自己的物慾享樂、私慾偏情,又或要得更舒適的生活享受,但倒回來看,在靈性方面,卻是感到空虛和寂寞,失去了心靈上的平安,就如福音中另一個「富翁與拉匝祿」的比喻一樣(路16:19-31),一切變成徒然,甚至結局是更悲慘!因此,我們應緊記中國人的一句諺語:「知足常樂」,為自己在天主前致富,這才是明智的選擇。
全能永生的天主,求祢幫助我們常常樂意履行祢的旨意,誠心誠意地事奉祢,在祢的慈愛中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