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路加) 常年期第廿七主日:奇妙的信德

by 吳智勳神父
2016-10-02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哈巴谷先知書 1:2-3; 2:2-4


弟茂德後書 1:6-8,13-14


路加福音 17:5-10


  今日的福音,主題是信德。耶穌在傳道初期曾大顯奇蹟,說話強而有力,使門徒大為信服;但後期卻屢次表示自己要受苦,被人棄絕殺害,令門徒對祂發生懷疑。另一方面,在往耶路撒冷途中,耶穌講及做門徒的代價:要坐末位、要勉力從窄門進入、要寬恕傷害家庭的浪子、不要做富貴人等。凡此種種,都和一般人的做法相反。對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的警告,也驚嚇了門徒,深感天國之難進,十字架的擔子一點也不輕鬆,信德明顯地薄弱,故要求耶穌增強他們的信德。耶穌用兩個比喻去回應門徒的要求。

  第一個是芥子的比喻。門徒著眼在信德的量,故要求耶穌「增加我們的信德」;耶穌著眼在信德的質,如果信德是真的、是優質的,即使像芥子那麼小,也能產生極大的力量,使樹根深深盤入土中的桑樹,連根拔起,移植海中。耶穌並非要人當魔術師,只要心裡相信,口裡說「變」,事就確實變了。耶穌自己也拒絕魔鬼的誘惑變石頭為餅,或從聖殿頂跳下來而無事。祂是用東方人帶誇張的修辭技巧,表示信德的力量,使不太可能的事成為可能,一如中國詩人說「怒髮衝冠」、「力拔山兮」,我們不會相信這些描寫是事實,卻接受其寓意。

  致希伯來人書曾為信德下定義:「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希11:1),並列舉聖經上的例子,說明信德的力量,如亞巴郎夫婦老年獲得兒子、梅瑟奇蹟性地過紅海、若蘇厄使耶里哥城牆倒塌、民長以弱小兵力戰勝強大的敵人等。其他以信德面對凌辱、鞭打、監禁、殺害而無懼色,在在顯出信德奇妙的力量。結論是要人把眼睛放在信德的始創者和完成者的耶穌身上,有了信德,不可能的事也成為可能,現時代我們也聽到如福音戒毒、信仰治療的例子。

  第二個主人和僕人的比喻不能只看表面的意思,否則覺得主人很刻薄。主人怎能在工人辛苦工作後,不讓他吃飯,反而要求他繼續伺候他吃喝?這是極不人道的。耶穌用比喻帶出一個訊息:信德與天國都是天主白白的賞賜,而不是人努力工作的報酬。當時的奴隸不是受薪的,一切工作都是份內的事,不能指望有甚麼報酬。主人若善待奴隸,那是恩賜。耶穌借用當時的制度,帶出天國的訊息。法利塞人以為只要守好法律,自然得到賞報;不守法律,理當接受懲罰。耶穌用比喻表明,人無力靠自己得到天國,天國乃非賣品,是天主的賞賜,人只能依靠信德,仰賴天主的仁慈而獲得。

  僅在人的層面看公義,往往有其限制性,天主的慈悲是在公義之上。薪金是人工作的成果,亦是公義的要求。但這種公義,不能用在天國的層面裡。天國是天主與人同在的境界,又是天主自己,人怎樣努力也不能賺取這無價之寶,我們實在需要信德,接受天國是恩賜。

  今日信仰遇到的困難,是信德的問題多於愛德的問題。的確,耶穌曾歎息:「人子再來時,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嗎?」基督徒的獨特性是在信德身上,雖然我們重視愛德,但愛德並不是基督徒的專利。今日的人抗拒的不是愛德,而是信德。我們的環境,所受的培育,雖然也能教養出有愛心的人,但處處隱藏著信仰的危機。越是安定繁榮的地方,無信的問題也越大,人越覺得無天主的需要。因此,今日的福音便有時代意義。

  當日的門徒,受環境所迫,有無助的感覺,故要求耶穌增加他們的信德。讓我們相信危機能是恩寵的時機,不要只埋怨時不與我。要認定信德的重要,唯有信德使我們成為基督徒,並深信信德是一份恩賜,我們只能謙遜地、戰戰兢兢地求耶穌賜給我們。只要是真信德,即使像芥子那麼小,也能使不可能的事成為可能的。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