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當我們意識到自己需要寬恕、安慰時,我們就在學習以慈悲待人

by FLL Editorial Team
2016-09-14

compassion(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9月14日光榮十字聖架慶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表示,教會的牧人不應疏遠群眾,而要效法基督,與窮人打成一片,帶給他們天主的救恩。

耶穌把天主的慈悲「化為背負人類貧乏的重擔」,賜予每個人「得救的機會」。教宗方濟各在要理講授中講解耶穌基督如何做了「每個人的近人」,尤其是那些「最貧困的人」。教宗說:「耶穌是一個與群眾、與窮人打成一片的牧人,整天與他們一同勞作。耶穌不以君王自居。牧人倘若以君王自居,疏遠群眾,疏遠窮人,那將是教會的不幸。這不是耶穌的精神。耶穌曾譴責這樣的牧人,關於他們耶穌教訓群眾說:「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參閱:瑪廿三3)。

《瑪竇福音》記載,耶穌特別召叫那些「被艱難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而「急需他人的幫助」的普通人,向他們許諾「在祂內必能找到安息與慰藉」。教宗說,這是一個命令式的召叫,因為耶穌又說:「你們到我跟前來,背起我的軛,跟我學吧!」(參閱:十一28-29)。教宗感歎道:「但願全世界的每個領袖都能說這樣的話!」。

教宗闡明,「生活的失意者」、窮人、幼小者「無法指望自己的力量或權貴之交」,他們「只能信靠天主」。他們意識到自己「卑微和貧乏的處境」,懂得「依靠」上主的慈悲,期待這位唯一能幫助他們的救主。因此,他們做了祂的門徒,領受了「必得永遠安息」的許諾。這一許諾也將延伸至「萬民」。

教宗繼續說,在這慈悲聖年,朝聖者前往主教座堂或朝聖大殿,病人或服刑人在醫院或監獄內跨越聖門,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尋找耶穌,與耶穌建立友誼,找到唯有耶穌能給予的安慰。這行程體現了門徒決心跟隨耶穌的悔改之心。悔改意味著發覺上主的慈悲。祂的慈悲無窮無盡,取之不竭,上主的慈悲浩瀚無垠!」

門徒們接過「耶穌的軛」後,便進入了「與祂的共融」,因為基督「處在人與天主關係的中央」。教宗說:「耶穌把祂的軛交給門徒,藉此使法律得到滿全。耶穌意在教導門徒,他們唯有藉著祂本人才能領悟天主的聖意,而那些耶穌所譴責的法律或刻板規條則不能。」

教宗指出,基督並不是「把己所不欲的重擔強加給他人的嚴酷老師」,祂之所以如此對待卑微者、幼小者、窮人和需要幫助的人,是因為祂在拯救人類的過程中首先「成了貧窮的,遭受了痛苦」,用自己的肩膀背起「全人類的苦難與罪責」。

我們有時候會感到疲憊和失望,這時我們就該「反省是否自己的努力用於為善服務」,因為這樣的疲憊「有時候是由於我們信靠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事,遠離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相反地,上主則教導我們如何「活出慈悲,做慈悲的工具」。教宗表示:「活出慈悲就是感覺到自己很需要耶穌的慈悲,當我們意識到自己需要寬恕、安慰時,我們就在學習以慈悲待人」。

教宗最後勉勵信眾不要失去「做上主門徒的喜悅」。教宗說:「你要順從上主的指引,敞開你的心,感受祂投在你身上的目光和慈悲;如果你走近祂,祈求祂寬恕,你心中將充滿喜悅,一種被寬恕的喜悅。」

資料來源:教宗公開接見:牧人不可以君王自居,而要像耶穌那樣親近百姓

其他文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