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教宗良十四世在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繼續以「耶穌基督--我們的希望」為主題展開要理講授。教宗對耶穌的復活進行了進一步的省思,指出,耶穌復活後,沒有作出任何轟動的舉動來讓祂的門徒們相信,而是謹慎地走近他們,耐心教導他們,使他們接受復活的真理。
教宗良十四世10月8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進行以「耶穌基督--我們的希望」為主題的系列要理講授,當天對耶穌的復活作了省思。教宗強調,耶穌沒有用祂榮耀的光輝去震撼他們,而是選擇以極大的謙卑向他們顯現,並耐心教導他們,祂的死亡是救贖我們的神秘之道,也是祂向我們彰顯愛的途徑。
教宗首先邀請在場的信友們反思基督復活後一個出人意料的方面,即祂的謙卑。教宗指出,《福音》的記述告訴我們,耶穌復活後,沒有作出任何轟動的舉動來讓祂的門徒們相信,而是謹慎地走近他們,以一個行路人的身份出現,請求與他們分享一點麵餅(參閱:路廿四15,41)。
厄瑪烏的二門徒以為耶穌是一個外來的作客人(同上,18)。我們也會期待基督帶來的是特殊的效應、強有力的記號。但上主尋求的不是這些,祂選擇了走近人、平凡,以及與人分餅的舉動向他們顯現。
「復活後的耶穌當著祂的門徒們的面吃了一片烤魚(同上,42-43),以此肯定我們的肉身、我們的歷史、我們的人際關係並非一個應被丟棄的外殼,而是注定要有圓滿的生命。復活不表示成為瞬息消失的靈體,而是在被愛所轉換的人性中,進入與天主、與弟兄姐妹更深入的共融。」
因此,在基督的復活奧蹟中,一切都能成為恩寵。這也包括最平凡的事物,如吃喝、勞作、期待、打理家務、支持朋友。
「然而,有一道障礙常使我們無法認出基督在日常生活中的臨在:那就是我們總以為喜樂就該沒有傷痛。厄瑪烏的門徒們以悲傷的心情前行,因為他們期盼的是另一種結局,期待一位與十字架無緣的默西亞。儘管他們聽說墳墓已空,卻仍笑不出來。但耶穌走近他們,耐心幫助他們理解:痛苦並非對應許的否定,而是天主彰顯祂的愛的途徑。」 (同上,13-27)
最後,「當二位門徒與耶穌坐下吃飯,祂擘開餅時,他們的眼睛就開了。他們這才發現,他們的心是火熱的,即使他們起先並沒有察覺(同上,28-32)。這正是最大的驚喜:發現在幻滅與疲憊的灰燼之下,總有一塊活火炭,只待被重新點燃」。
教宗最後總結道,不論我們的失望有多大、感到不配或迷茫,不論我們的痛苦多麼深重,天主都願意在我們的旅途中陪伴我們,教導我們去發現痛苦本身的救贖意義。我們要向上主祈求恩寵,使我們認出祂謙卑的臨在,並欣然接受生活中的考驗,期待祂在光榮中的再度來臨。
教宗在問候講中文的信友們時,說道:「我向講中文的人們致以誠摯的問候。親愛的弟兄姐妹們,你們要日益依附於基督,屋角的基石,好使你們在愛德中不斷成長。我降福大家!」
資料來源:教宗公開接見:不論我們的痛苦多麼大,天主都陪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