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若翰所作的見證:當時,猶太人從耶路撒冷派遣了司祭和肋未人,到他那裡問他說:「你是誰?」他明明承認,並沒有否認;他明認說:「我不是默西亞。」他們又問他說:「那麼你是誰?你是厄里亞嗎?」他說:「我不是。」「你是那位先知嗎?」他回答說:「不是。」於是他們問他說:「你究竟是誰?好叫我們給那派遣我們來的人一個答覆。關於你自己,你說甚麼呢?」他說:「我是在曠野裡呼喊者的聲音:修直上主的道路吧! 正如依撒意亞先知所說的。」被派遣來的有些是法利塞人,他們又問他說:「你既不是默西亞,又不是厄里亞,也不是那位先知,那麼你為甚麼施洗呢?」若翰答覆他們說:「我以水施洗,你們中間站著一位,是你們所不認識的;衪在我以後來,我卻當不起解衪的鞋帶。」這些事發生於約旦河對岸的伯達尼,若翰施洗的地方。
若望福音 1:19-28
在資訊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更清楚看見資訊的重要性,而且我們自己本身,更是舉足輕重的資訊傳遞者。從一些轟動的內幕交易案件中,我們可以領略到資訊含有高度經濟價值。不少鮮為人知的間諜活動,都是環繞著情報的傳遞,可見資訊與性命攸關!幾年前在WhatsApp散播謠言,足以釀成群眾濫用私刑,酷殺無辜者的悲劇,今天再加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令資訊真偽難辨。我們對資訊,絕不能掉以輕心。
在今天的福音,我們看到兩種不同的奉派態度。若翰洗者奉天主派遣,為默西亞預備群眾的心靈接受救恩;從耶路撒冷來的司祭和肋未人,他們奉猶太權貴的派遣,核實若翰洗者的身份。在羅馬帝國的殖民統治下,猶太權貴要及早採取適當的行動,保障自己既得的利益。所以他們的查問,離不開末世的預言:「默西亞」、「厄里亞」、「那位先知」(若1:21)!可是,這些使者的態度,祇是為了交差而已:「你究竟是誰?好叫我們給那派遣我們來的人一個答覆」(1:22)。「你既不是默西亞,又不是厄里亞,也不是那位先知,那麼你為甚麼施洗呢?」(1:25)誠然,他們的確盡忠職守,查問得滴水不漏;可是,他們有沒有關心到若翰的訊息:即「修直上主的道路」(1:23)、「一位更偉大的已在你們中間」(1:26),與他們的生死有何關係呢?我不能否定他們中,有人會因洗者若翰的見證而信從了耶穌基督的可能,但機會微乎其微。洗者若翰的態度呢?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祂應該興盛,我卻應該衰微」(3:30)。若翰洗者最後成為殉道者,為他的使命劃上圓滿的句號。
親愛的讀者,身為福音的傳遞者,我們更有責任做一個有誠信的「先知」。先知是天主的代言人,倘若我們缺乏誠信,我們豈不是在抹黑天主嗎?我相信天主是不會選錯人的!
天主保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