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說:「我可把這一代的人比作什麼呢?他們相似什麼人呢?他們相似坐在街上的兒童,彼此呼喚說:我們給你們吹笛,你們卻不跳舞;我們唱哀歌,你們卻不悲哭。因為洗者若翰來了,他不吃餅,也不喝酒。你們便說:他附了魔。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又說:這是個貪吃嗜酒的人,是稅史和罪人的朋友。但一切智慧之子,必彰顯智慧的正義。」
路加福音 7:31-35
在分享今天這篇福音時,我們需從上文下理去了解當中的意思,這較完整地明白耶穌的說話。
上文所述,是耶穌讚揚若翰洗者,對他表達了無可限量的尊敬,說他是:「你們出去到底是為看甚麼?為看一位先知嗎?是的,我告訴你們,而且他比先知還大。」(路7:26)耶穌的這番話,是要減輕雙方門徒的緊張氣氛,避免那些跟隨若翰的門徒對祂產生的誤會。
不過,當其時的法利塞人和宗教領袖,一直不滿耶穌的教訓言論,處處提出質疑和挑剔,因而在猶太人的團體中產生「分裂」。(路7:29-30)
那些接受了若翰施洗的群眾,從耶穌的言行,看見了天主在耶穌身上所施行的救恩計劃,他們因而願意悔改,跟隨了耶穌。反之,在這群猶太人的法利塞人和法學士們,也斷然拒絕了耶穌及祂所宣講的喜訊。他們就如耶穌在福音中所指的「相似坐在街上的兒童」(路7:31-32),祂無論用甚麼方法去宣講天主救恩的計劃,都會受到他們的評擊和拒絕,這種反應,正顯示了他們的心硬。事實上,要接受天主的旨意,必須先得改變自己的心態和看法,學習謙卑,才能真正體會到天主的救恩。
誠然,當我們反思自己的信仰經歷時,我們又會否出現這種心硬的態度,故步自封,自以為是,甚或拒絕天主在自己身上所施行的救恩計劃,因而在教會團體中帶來分裂呢?唯有在祈禱中,學習基督,謙卑自下(斐2:8),祈求天主聖神的光照和引領,常懷開放之心,才能明白天主在自己身上的救恩計劃,並承行祂的旨意。
主,耶穌,求祢垂視我們的軟弱,除去我們的心硬,且願意遵從祢的訓誨,力行天父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