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會更好

by BRS21
2025-09-09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祈禱;他徹夜向天主祈禱。天一亮,他把門徒叫來,由他們中揀選了十二人,並稱他們為宗徒:即西滿,耶穌又給他起名叫伯多祿,和他的兄弟安德肋、雅各伯、若望、斐理伯、巴爾多祿茂、瑪竇、多默、阿耳斐的兒子雅各伯、號稱「熱誠者」的西滿、雅各伯的兄弟猶達和猶達斯依斯加略,他成了負賣者。耶穌同他們下山,站在一塊平地上。有他的一大群門徒和很多從猶太、耶路撒冷及提洛和漆冬海邊來的群眾,他們來是為聽他講道,並為治好自己的病症;那些被邪魔纏擾的人都被治好了。群眾都設法觸摸他,因為有一種能力從他身上出來,治好眾人。
路加福音 6:12-19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祈禱;他徹夜向天主祈禱。天一亮,他把門徒叫來,由他們中揀選了十二人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祈禱;他徹夜向天主祈禱。天一亮,他把門徒叫來,由他們中揀選了十二人

今天的分享選取流行歌曲元素作引子,細味聖言與現代日常生活的關係。今天選擇的是《明天會更好》,歌詞充滿希望、團結與行動的召喚,它不單止是一句「鼓勵的口號」,而是勸人由心靈到行動都參與改變世界的力量,這正與《路加福音》這段經文中耶穌的姿態相契合。

這段福音的畫面分為三個層次:
一、耶穌整夜在山上祈禱,然後從眾門徒中選出十二位宗徒(6:12-16);
二、祂與宗徒下到平地,面對來自猶太全境、耶路撒冷、提洛、漆冬的人群(6:17);
三、眾人渴望觸摸祂,因為有力量由祂身上出來,治好了所有人(6:18-19)。

一、從禱告開始——「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
歌詞開頭「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看那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獨地轉個不停,春風不解風情 吹動少年的心,讓昨日臉上的淚痕 隨記憶風乾了」像是耶穌整夜祈禱後的狀態,祂不是急於行動,而是先在天父面前醒覺,清楚自己的使命。祈禱不只是屬靈操練,而是讓我們從麻木、焦躁中醒來,重新看見天主的旨意。這也是我們服侍別人、成為力量源泉的前提。耶穌在山上的長夜,正是祂「輕輕敲醒」自己心靈、與天父對話的時刻。

二、選擇同行者——「伸出你雙手」
歌詞說「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雙手,讓我擁抱著你的夢,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為明天獻出虔誠的祈禱」,耶穌在眾多門徒中選出十二人,就是打開自己的心,邀請他們不只是受教,而是共同承擔天國使命。這裡的選擇並非功利,十二宗徒有漁夫、稅吏,背景迥異,但耶穌願意讓他們進入祂的核心生活。對我們而言,這提醒我們在生活中選擇同行者,不是為了利益,而是為了讓愛和使命能在彼此生命中流動。
三、力量流出——「明天會更好」的根基
歌詞多次重複「明天會更好」,但在福音的場景裡,這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因為「有力量由祂身上出來,治好了所有人」。這力量來自祂與天父的合一,以及祂不保留地把自己交給人群。若沒有前面的祈禱與召叫,力量就不會真實流露;若沒有願意走下山的決心,力量也無法觸及需要的人。換言之,「明天會更好」不是一種心靈安慰,而是因為今天有人願意像耶穌那樣,成為別人的醫治與陪伴。

因此,這段福音與《明天會更好》共同指向一個真理:改變世界的力量,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源自深切的祈禱、真誠的團結、與人同在的行動,以及不保留的付出。耶穌的生命,就是這首歌最真實的註釋。當我們在黑暗中唱出「明天會更好」,也是在宣告有天主的臨在,有愛的流動,明天不只是更好,而是有救恩的光照亮。

其他文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