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基本的抉擇
《若望福音》對出賣主耶穌的猶達斯,評價很低,把他說成是一個賊(若12:6)。不知是否出於憐憫還是抗拒權威,二十世紀的媒體,卻不斷地為猶達斯翻案,嘗試找不同的藉口,為他洗脫罪名。例如,有學者說十二宗徒中,惟有猶達斯不是加里肋亞人,所以他受到其他十一人排擠,於是他要幹一番事業,出人頭地……。有電影說猶達斯想安排耶穌在公議會前行神蹟,宣佈自己是默西亞;或者猶達斯真的是貪財,又以為能行神蹟的耶穌有本領輕易脫險,透露耶穌的行藏便可賺到三十個銀幣,何樂而不為……等等。
耶穌把平安留給了我們
四部福音都記載了耶穌基督的受難始末。在三部「對觀福音」中,我們目睹耶穌怎樣默默地承擔著古今中外全數的罪債,受盡了罪人的折磨,含羞而死。我們不免會問,天主有必要用這種殘忍而沒有效率的方法來拯救世界嗎?簡單地毀滅撒殫,豈不是一了百了嗎?但《若望福音》卻完全不同,它所描寫的耶穌,是胸有成竹,穩操勝券地執行任務!於是天主子的死,少了一份慘不忍睹的感覺。
愛的行動
為了不會與出賣主的「猶達斯」混淆,我們稱這位宗徒為「猶達」,即【馬爾谷福音】所記載的宗徒名單裡的「達陡」(谷3:18)。要明白為甚麼達陡問「究竟為了甚麼你要將你自己顯示給我們,而不顯示給世界呢」(若14:22),就必須知道上文下理,就是耶穌在最後晚餐時所說的「臨別贈言」。
丙年(路加) 復活期第五主日:新天新地
若望福音敘述在最後晚餐中,耶穌告訴門徒祂會去一個地方,這地方就是天父的家,那裡有很多住處,衪去原是為給門徒預備地方。在第二篇讀經「默示錄」中,若望描述在神視中看到的新天新地。就讓我們來談談這個傳統稱為天國的「天父的家」吧!
我以我父的名所作的工作
耶穌喜歡我們相信祂,跟隨祂,但祂給我們自由,不會強迫。祂用不同的方法去啟發我們,引導我們。祂重覆又重覆地說,祂是父所派遣來的一位,但當時的人還是不信。耶穌甚至為此行了不少奇蹟,包括平息風浪,在水上步行,復活死人,把水變成酒,但人們仍然不信。
我來,卻是為叫他們獲得更豐富的生命。
我們每一個人都一定重視自己的生命。所謂生命誠可貴。生命兩字,好像好簡單易明,但其實不然。最淺顯的層次,生命就是活命。我們要保存我們的身體,要能活命,這是生命最基本的了。
丙年(路加) 復活期第四主日: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
今日是聖召主日,傳統稱這一天為善牧主日。善牧主日能給人一個印象以為單指神父作為牧者的聖召,改稱為聖召主日,可以包括修士和修女的聖召,目的是希望整個教會能為各種聖召祈禱。
丙年(路加) 復活期第三主日:教會
本週的福音大概是附錄,加上去的時候可能伯多祿已逝世,而耶穌所愛的門徒仍然活著。這個附錄清楚啟示基督教會的面貌,讓我們就以教會為主題作反省。
教會是傳福音的團體:福音讀經說:「西滿伯多祿對其他門徒說,我要去打魚」。通常船是代表教會,而打魚則象徵傳福音。教會的首要工作是傳福音,這是耶穌給與教會的使命,若教會只專注社會服務而不傳福音,就喪失她本有的價值。教會內每位基督徒也肩負為主捕魚的使命,不傳福音就不是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