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 沒有僕人大過主人的,也沒有奉使的大過派遣他的。你們既知道了這些事,如果實行,便是有福的。我不是說你們全體,我認識我所揀選的;但經上所記載的必須應驗:『吃過我飯的人,也舉腳踢我。 』就在現在,事未發生以前,我告訴你們,好叫事發生以後,你們相信我就是那一位。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凡接待我所派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派遣我來的。
若望福音 13:16-20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 沒有僕人大過主人的,也沒有奉使的大過派遣他的。你們既知道了這些事,如果實行,便是有福的。」另一句聖言亦道「你們只憑肉眼判斷,我卻不判斷任何人;即使我判斷,我的判斷仍是真實的,因為我不是獨自一個,而是有我,還有派遣我來的父。」(若8:15-16)一向以來,我心中滿有一個疑問:耶穌提醒我們不要判斷別人。可是,透過辨識別人的行為,我們確實可以更清楚善惡對錯。那麼,到底什麼態度才是天主所悅納的呢?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地方,在教會的生活也不例外。學習歷史研究時,花邊新聞般的秘聞,常會被珍而重之的視為了解事情的材料;我聽聞的流言蜚語,亦經常充當自己靈修反思的材料。不過,我從未寫出來,原因是害怕別人誤解為散播是非外,這類題材總是很容易被人胡亂詮釋、猜度,反而成為他人犯罪的材料。
「信仰尋求明白」(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靈修反思中體會到身邊人會否察覺自己轉變的思考,轉變必然會被知道,好像一個人換了新衫後,別人自然看得到一樣,不過,未必每人也真正掌握背後原因。就如宗2:1-13,五旬節聖神降臨,全耶路撒冷也聽到「聲音一響」,但是有些人真正思考問題(宗2:7-11),有些人只是「驚訝猶豫」而沒有思考(宗2:12),有些人更加妄下不合理的判斷(宗2:13)。不過,我亦明白神父指的是信仰如果沒有使人轉變,那人其實沒有真真正正把信仰活出來。數年前,在堂區發生了一件事,堂區義務秘書愈來愈專橫,連義務電腦設備負責人,也被氣走了。那位義務電腦設備負責人是位約四十歲的男士,曾經身患血癌,康復後不再工作,全天候服務堂區。其實,沒有了他,很多事情也辦不了。在信仰生活中,我們有沒有「接待」主耶穌,成為靈性成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