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無償地服務。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繼續關於聖神的主題,這次省思了聖神名字的含義。教宗指出,聖神隨意分施祂的恩典。
教宗方濟各6月5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關於聖神的要理講授。教宗表示,「我們首先要了解一個人的就是他的名字」。在《聖經》中,人們以Ruach稱呼天主聖三的第三位,即聖神,意即「氣息、風、呼吸」。當天省思的主題為「風隨意向那裡吹」。(若三8)
教宗強調,「主的神在哪裡,那裡就有自由」(格後三17)。那是行善的自由,「子女而非奴隸的自由」。教宗引用耶穌對尼苛德摩說的那句話:「你不要驚奇,因我給你說了:你們應該由上而生。風隨意向那裡吹,你聽到風的響聲,卻不知道風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由聖神而生的就是這樣。」(若三7-8)
在風的圖像中,聖神的大能和自由
在《聖經》中,聖神是以風的圖像呈現出來的,表達祂的大能。教宗說,「的確,風的力量勢不可擋、難以制服。風甚至能移動海洋」。在《新約》中,耶穌又添加了風的自由特徵。教宗表示,風「絕對無法控制,它無法裝入瓶內或盒子裡」。現代理性主義試圖這樣做,卻是徒勞的,結果使聖神「失去、不起作用,或簡化為純粹且僅是人性的精神體。」
「在教會範圍也存在同樣的企圖,就是想把聖神封閉在法典、制度及定義內。聖神創建和賦予制度,但祂本身不可被‘制度化’、被‘規則化’。風‘隨意向哪裡吹’,如此聖神也‘隨意’分施祂的恩典。」
擇善的自由
教宗繼續說,與聖神有關的自由元素在聖保祿的教導中常被提及,這種自由不是人們普遍認為的那種。它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表明有行善或作惡的自由,「而是有行善的自由,以及自由地去行善」,這是「子女的自由,並非奴隸的自由」。保祿宗徒在寫給迦拉達人的書信中提到,自由不能是「本性私慾的藉口」,真正的自由與個人主義截然相反,是在服務中體現出來。
「我們很清楚這種自由何時會成為‘本性私慾的藉口’。保祿列出的清單始終合乎時宜,即‘淫亂、不潔、放蕩、崇拜偶像、施行邪法、仇恨、競爭、嫉妒、忿怒、爭吵、不睦、分黨、妒恨、【兇殺】、醉酒、宴樂,以及與這些相類似的事’(迦五19-21)。但任由富人剝削窮人也是如此,是一種醜惡的自由,它允許強者剝削弱者,允許眾人肆無忌憚地剝削環境。這是一種醜惡的自由,而非聖神賜予的自由。」
藉著聖神成為無償服務的人
教宗引用耶穌的這個教導:「如果天主子使你們自由了,你們的確是自由的。」(若八31)教宗最後邀請在場信眾說:「我們要祈求耶穌,使我們藉著聖神成為確實是自由的男人和女人,在愛和喜樂中做無償服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