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by BRS21
2025-01-04


第二天,若翰和他的兩個門徒,又在那裡站著,若翰看見耶穌走過,便注視著衪說:「看,天主的羔羊!」那兩個門徒聽見他說這話,便跟隨了耶穌。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便問他們說:「你們找甚麼?」他們回答說:「辣彼! ──意即師傅──你住在那裡?」衪向他們說:「你們來看看吧!」他們於是去了,看了衪住的地方;並且那一天就在衪那裡住下了。那時,大約是第十時辰。
西滿伯多祿的哥哥安德肋,就是聽了若翰的話,而跟隨了耶穌的那兩人中的一個,先去找到了自己的弟弟西滿,並向他說:「我們找到了默西亞。」──意即基督。遂領他到耶穌跟前,耶穌注視他說:「你是若望的兒子西滿,你要叫『刻法』」──意即伯多祿。
若望福音 1:35-42

『看,天主的羔羊!』那兩個門徒聽見他說這話,便跟隨了耶穌。

『看,天主的羔羊!』那兩個門徒聽見他說這話,便跟隨了耶穌。

保祿宗徒是傳福音的表表者,他的名句:「對一切人,我就成為一切,為的是總要救些人」(格前9:22b),可以說是傳福音,作見證的楷模。可惜,很多聖職人員和慕道班導師,沒有因應聽眾的差異,重覆著十年如一日,無懈可擊的道理,向派遣他們的教區交差。在他們身上,我們找不到保祿宗徒所說的「聖神九果」中,最顯而易見的一果:喜樂(迦5:22b-23a)。他們做錯了嗎?絕對沒有!因為他們的責任是宣講福音,至於用甚麼方法:依書直說,還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因材施教,是他們個人的修煉。聽眾心靈的改變,始終是天主聖神的工作!可是,倘若保祿做得到,其他努力學習本地語言的傳教士前輩做得到,我們怎可以不嘗試呢?

且看,耶穌召選做漁夫的四個兄弟時,不是說:「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瑪4:19)嗎?耶穌向群眾講的,不是抽象的天國道理,而是群眾在實際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事物:撒種、酵母、牧羊人、無花果樹、油燈和婚宴等等。事實上,上主天主不會強迫人相信祂,所以宣講福音的喜訊後,天主讓人思想沉澱,考慮接受與否。又好像今天福音中的兩個門徒:安德肋和斐理伯,他們跟隨耶穌,是在洗者若翰第二次作證「看,天主的羔羊!」(若1:29, 36)之後,是經過思考沉澱的。耶穌的邀請更加明顯:「你們來看看吧!」他們於是去了,看了祂住的地方;並且那一天就在祂那裡住下了(1:39a),可見信徒追隨耶穌,完全是出於自願的。每年領洗的人數,不可完全歸功於神職人員、修女和慕道班導師的口才或感染力,是天主聖神在每個人心內的更新!

親愛的讀者,讓我們一起呼求聖神,更新我們的心靈,在禧年成為一個對天主充滿希望的朝聖者,為天父的愛作見證。亞孟。
天主保祐!

其他文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