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教宗公開接見:「瑪利亞和四位女性使基督的使命擴展至天下」 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開始禧年的新系列「耶穌基督,我們的希望」。教宗在當天省思了瑪竇福音中的族譜,指出其中幾位「外族」女性在救恩歷史上的重要性。
教宗方濟各12月18日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開啟新一輪的要理講授。這個以「耶穌基督,我們的希望」為主題的新系列將陪伴禧年的整個行程,首先從「耶穌童年史」開始。教宗表明,在瑪竇和路加兩位聖史的族譜中,不乏「問題人物的名字」,而且與《舊約》不同的是,其中還有5位女性。
此外,在瑪竇和路加關於耶穌童年的福音敘述中,從「耶穌在童貞女的胎中受孕」到祂「由瑪利亞所生」,都表明在耶穌身上完成了先知們的預言,以及若瑟的「法定父親身份」,將天主聖子放在達味王朝的「樹幹」上。(見瑪一;路一)
開啟耶穌使命的四個女人
教宗提到,在瑪竇列出的族譜中前4個女人分別是:猶大的兒媳塔瑪爾,「成了寡婦,為了確保自己的丈夫有後代,就佯裝妓女」(見創三八);耶里哥的妓女辣哈布,她幫助希伯來人偵探進入預許的土地並將之奪下(見蘇二);追隨婆母的盧德,「照顧婆母並成了達味王的祖先」(見《盧德傳》);與達味通姦的巴特舍巴,「在害死了丈夫後,她生下撒羅滿」(見撒下十一)。
教宗指出,對以色列子民來說,這4個女性都是「外族人」,但正是透過她們,耶穌的使命擴展到各民族。在瑪竇列出的族譜中,最後一位女性是納匝肋的瑪利亞,出自達味家族的若瑟的淨配,默西亞耶穌由她所生。
在瑪利亞和耶穌身上一切都圓滿
耶穌在「嬰孩、兒童和少年」時期的歷史告訴我們,祂「聽從自己的父母」,同時也「有意識地全心奉獻於天父和祂的國度」。兩位福音的作者以不同的視角記述這段時期的事蹟,路加「以瑪利亞的目光」,瑪竇卻「以若瑟的目光」,強調一種未曾有過的父親身份。
名字、歸屬及信仰
教宗表示,在瑪竇列出的族譜中,所提到的每個名字都代表從一代到下一代的傳承,包含了三個基本要素:名字,「含有一個身份和一份獨特的使命」;歸屬,「屬於一個家庭和一個民族」;「信奉以色列的天主」。
沒有人能給予自己生命
教宗稱族譜具有一種文學體裁的價值,能傳遞訊息,即「沒有人能給予自己生命,而是從他人獲得生命的恩典」。在這種情況中,所論的是被選的子民和「繼承這份遺產的人」。
使人類代代相傳的不是受造物,而是「天主自己」
在瑪竇寫的族譜中,第五位女性是瑪利亞,對她的描寫別具一格。而且,受造物也不是「人類代代相傳的主角」,這裡所強調的主角是「天主自己」。從族譜中看到,耶穌是「達味之子,由若瑟放入這個王朝,日後必成為以色列的默西亞」,但同時祂也是「亞巴郎及外邦女子的後裔,因此也必定是‘外邦人的光’」。
耶穌奉獻於天父,也是木匠的兒子
耶穌進入世界的情境和「所有人的兒子」都一樣。祂是「天主子,奉獻於天父,負有啟示祂的面容的使命」。耶穌在納匝肋也被稱為「若瑟的兒子」或「木匠的兒子」。這些稱呼在強調祂的雙重性質:「真天主和真人」。
資料來源:教宗公開接見:瑪利亞和四位女性使基督的使命擴展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