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修話語】伯多祿達彌盎在默禱中與主相遇

by Keith Fung
2023-02-04

聖伯多祿達彌盎是11世紀教會最偉大的改革家之一。他成了孤兒,他的童年也不能免於艱辛和痛苦。
當伯多祿達彌盎大約28歲時,他成為(1035年)義大利北部豐特阿韋拉納本篤會修道院的隱士。他隨後被選為修道院會長(1043年)。他寫了關於苦修生活和教會改革的論文。他與當時的教宗在改革問題上密切合作,並前往法國和德國為教宗作外交任務。在一次這樣的任務之後,彼得在返回羅馬的途中生病,並於 1072 年 2 月 22 日至 23 日晚上在法恩扎的聖瑪利亞本篤會修道院去世。
伯多祿達彌盎非常喜歡沉默和獨處。教宗本篤十六世說:『他將隱士的房間描述為「天主與人交談的客廳」。對他來說,隱修士的生活是基督徒生活的頂峰。「生命中最崇高的狀態」因為這修士現在擺脫了世俗生活和他自己的束縛,獲得了「來自聖神的嫁妝,他快樂的靈魂與天上的淨配結合」。即使我們不是隱修士,這對今天的我們也很重要:知道如何使我們內心保持沉默,以聆聽天主的聲音,—如以往,去尋找一個天主與我們交談的「客廳」:在禱告和默想中學習天主的話語是通往生命的道路。』
伯多祿達彌盎教導說,基督應該是隱修士們生命的中心。他說『願基督在我們的語言中被聽到,願基督在我們的生活中被看見,願祂在我們心中被察覺。』教宗本篤十六世補充說:『與基督的親密結合不僅涉及修士,而且涉及所有受洗的人。在這裡,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強烈的呼籲,不要讓自己完全沉浸在每天的活動、問題和關注中,而忘記耶穌必須真正成為我們生活的中心。』
雅各布·穆里肯主教(印度的一位主教,於 2022 年 8 月成為獨修士)說:『我們生活在一個社會中,每個空間和時刻都應該被計劃、活動和噪音“填滿” 沒有時間聆聽和交談。我們是一個不斷運轉的時代,往往導致躁動不安,有「為做而做」的風險。我們必須抵制這種誘惑,在嘗試“做”之前先嘗試「成為」。人只有在沉默、祈禱和內外的孤獨中才能與天主相遇。』
穆里肯主教診斷出今天教會的精神危機:『世界精神因為宗教的低壓光而在人們心中獲得了更多的空間。』主教解釋說:「祈禱、沉思、純潔、大小齋、靜默、與世隔絕等,是真正靈修不可分割的部分。不幸的是,這種靈修沒有得到教會的良好照顧和推廣。結果是真正的靈修被放在邊緣。我們可以在這裡加上一位傑出的神學家卡爾·巴特的警告:「教會決不能讓自己被時代的運動沖走。」基於信仰的福音價值觀和道德的侵蝕和頹廢已成為時代的風格。靈魂疾病的解藥是遵循聖人們灌輸的適當行為原則。根據亞維拉的聖女德蘭的說法,導致沉思的默禱對於在我們多方面的參與中與天主結合至關重要。因此,正在經歷屬靈危機的教會對未來幾年具有決定性意義。我們必須極其重視教會的豐富傳統,特別是隱修士和獨修者。
聖人,如聖伯多祿達彌盎,過去在改革教會方面的成功提醒我們,真正的靈修是真正更新的關鍵。

分段節目類別
語言

相關資訊

其他音頻分段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