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音中,耶穌和法利塞人經常意見不合。這是可以理解的: 法利塞人認為舊約的秩序是藉著梅瑟的法律來維護以色列民族的身份; 而耶穌的使命卻是藉著教會,使舊約的秩序得以滿全,並開創了普世性的、至公的新約的秩序 (Ignatius Catholic Study Bible New Testament,69頁)。前者是一個不惜任何代價來維持其靜態並排外的秩序,而後者則實現了一個不斷拓展並包容的秩序,只能夠從建立一個新的信衆團體,來更好地明嘹天主的救世計劃。這便解釋了為什麼在福音中,耶穌總是對法利塞人說最嚴厲的話。奇怪的是,在本主日的福音,耶穌竟罕有地承認祂的敵對者的權威:
「經師和法利塞人坐在梅瑟的講座上: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瑪 23:2-3) 。
坐在梅瑟的講座上,無論是實體或象徵性的,指的都是法利塞人有引導人去理解和遵守梅瑟律法的特殊教導權威。這天主授予的權威,可以無間斷地追溯至梅瑟本人 (見 T. Lane, The Catholic Priesthood – Biblical Foundations, 174頁)。由於撒杜塞人對耶穌的復活,一直誤導信眾,於是被排除在這天主授予的權威之外。由此,可以看到天主安排的奧秘性 (參照 22:23-33)。
如此特殊的權威本應好好地使用。但法利塞人在這方面卻完全失敗,因為「他們只說不做」(23:3) 。正因如此, 耶穌接著稱他們為「假善人」, 「瞎眼的嚮導」, 甚至是「石灰刷白的墳墓」(23:13,24,27) 。
瑪拉基亞先知年代時的肋未司祭,也很有福,他們被賦與類似並同樣重要的權威,但他們沒有善用天主授予他們的特殊權力 -「肋未的盟約」(拉 2:8) 。亞郎是梅瑟的兄弟和天主授任的首位大司祭,肋未司祭作為亞郎的後裔,他們被賦予特權,每天在耶路撒冷聖殿獻祭事奉天主 (出 28:1-2) 。他們卻獻上有瑕疵的祭物,羞辱天主,「使許多人在法律上跌倒」(拉 2:8) 。先知懲戒他們濫用權威、腐敗、和對宗教冷漠,警告他們,天主「必使詛咒臨到你們身上, 必使你們的祝福變為詛咒」(2:2) 。他預見有一天,猶太人的祭品將不會被接納,而萬民將獻上一個潔淨的祭品 (參照 1:11) -這預言已實現於天主教會的彌撒聖祭當中!
瑪拉基亞年代,自私自利的肋未司祭和偽善的法利塞人,同樣服務於天主的任命;但他們與《讀經二》中,聖保祿和他的傳教夥伴毫無保留地傾注在《得撒洛尼教會》的愛,成了強烈的對比。聖保祿和他的夥伴也是以被天主所任命,以宗徒身份去服務的。但他們承行天主託付的做法,與前面提到的司祭和法利塞人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透過「勤勞和辛苦, 黑夜白日操作,免得加給你們任何人負擔」(得前 2:9) 。猶如「撫育自己孩子的母親」, 他們以慈祥和愛心為教會的信友服務,「不但願意將天主的福音交給你們,而且也願意將我們的性命交給你們,因為你們是我們所疼愛的」(2:7-8) 。可是,法利塞人和瑪拉基亞年代的司祭,卻沒有把天主託付給他們照顧的人,視為他們「所疼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