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年(瑪竇) 常年期第八主日: 信賴慈愛的天父

by 吳智勳神父
2017-02-26
常年期第八主日

依撒意亞先知書 49:14-15


格林多前書 4:1-5


瑪竇福音 6:24-34


福音的訊息直接清楚︰基督徒必須是鹽與光。山中聖訓的地點在加里肋亞湖邊,附近有鹽城,方便漁民把魚穫醃鹹保存;湖邊有山,山上的屋晚上有燈光,湖邊的人清楚看到。耶穌就地取材,以老百姓每日見到的東西作比喻。作鹽作光並非一個泛泛的邀請,而是向每人堅決的要求。基督徒必須是鹽是光,不是鹽不是光,就不是基督徒。

今日福音的組織很緊湊,耶穌一開始便提綱挈領點出主題:「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人」。祂舉的例子是天主與錢財,人只能在這兩個主人中做選擇。可能那時代人最需要的是錢財,有了錢財,甚麼事情都可解決。換了今天的術語,人要在天主與自我之間做基本選擇;人不論擁有甚麼,歸根究底都是為了自己。這也是亞當面臨的選擇:天主抑或自我。以後的人總要在這兩個主人中做選擇。

時代不同了,今天的人覺得事奉兩個主人不是問題,做兩份工作,為兩個老板服務是尋常的事,不會產生愛一個及恨另一個的問題。不過,耶穌的時代是不可能的事。所謂主人,是指奴隸的主人;奴隸是主人的產業,一生都是奴隸,完全受主人支配,沒有服務他人的可能。耶穌認識這個情況,以此事實指出,人必須選定一個主人。

假如人選定天主作主人的話,就必須有相稱的行為。消極地說,不要憂慮,特別是生活所需。當時的奴隸是不憂慮生活的必需品的,因為完全由主人提供。這些都憂慮便很可憐了,連奴隸都不如。耶穌舉飛鳥為例,天主是牠們的主人,供給牠們一切,所以牠們不會憂慮。耶穌並非叫人不工作,不計劃,而是叫人不要憂慮,信賴天主這個主人。除了這個原因,憂慮事實上解決不了問題,憂慮不會使人的壽命增長一點,反而使人看不到生命的美好,生命的喜悅。不少無信仰的人也悟出這個道理,莊子幻想自己是大鵬鳥,逍遙遊於高天之上;孟子欣賞水中的游魚,怡然自得其樂。無靈的動物尚且感受到造物主所賜那種無憂無慮的快樂,有靈的人類卻憂慮多多,未能領略天主自會照顧一切。

耶穌再舉百合花為例,它的壽命極短,可能只有一天,天主尚且裝飾得那麼美,那麼令人喜愛,何況是人呢?天主豈不把更美好的東西賜給他嗎?終日憂心忡忡不但錯過天主的恩賜,更不能自由地欣賞天主的創造。耶穌叫門徒不要像外邦人那樣憂慮,因為外邦人所信的神祇古靈精怪,既會猜忌,又擅報復,人不敢開罪,但又怕這些神祇提出諸多要求。耶穌指出天父是慈悲的,門徒不須像外邦人那樣憂慮。

消極地不憂慮還不夠,基督徒更要積極地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生命中最重要的,並不是要尋找甚麼「東西」,而是尋求「天主」本身,尋求與耶穌在一起,建立一密切的關係。耶穌的來臨就是天國的來臨,難怪祂出來傳福音時便說:「天國臨近了」,又說:「天主的國已來到你們中間了」(路11:20)。基督徒不但尋求天主,更要按祂的意思去生活,這才算追求天國的義德;這是生活最高的優次,最基本的方向。其他生活所需,天主自會照顧。這也是「天主經」的態度,首先是:「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然後才提到「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天主自會知道我們所需的日用糧是甚麼。

信仰要求我們做選擇,從天主與自我(或世物)中做一基本的抉擇,我們不能左右逢源,兩個主人都要。從事奉天主,追求祂的國中,我們認識到生命的一切都是天主的恩賜,找尋基督是我們生命的目標與方向,其他生活上的需要都是次要的,相信慈悲的天父自會照顧。把一切交在天主手裡,我們才有一份內在的自由,掃除憂慮的心態,喜樂地欣賞生命的美好。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