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種的比喻

by BRS21
2025-07-23


在那一天,耶穌從家裏出來,坐在海邊上,有許多群眾集合到他跟前,他只得上船坐下,群眾都站在岸上。他就用比喻給他們講論了許多事說:「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吃了。有的落在石頭地裏,那裏沒有多少土壤,因為所有的土壤不深,即刻發了芽;但太陽一出來,就被曬焦;又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便把它們窒息了。有的落在好地裏,就結了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的,聽罷!」
瑪竇福音 13:1-9

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今天的福音是非常有名的撒種的比喻, 驟眼看似收成與環境有關,路旁、石地、荊棘中、好地裏。俗語有云:好醜命生成,改變命運,就要贏在起跑線。資深的教友,聽得多神父的講道訓勉,會理解成基督徒要面對引誘排擠,飛鳥啄食、太陽焦曬、荊棘擠壓,克服之後便有豐厚的恩寵等著。

教會今天特別安排讀經一是《出谷紀》第16章,有關瑪納的由來。因以民抱怨曠野沒有充足食物,要離棄天主,並幻想回埃及,可食得好住得好來等死。其實他們因在埃及受苦捱餓,才跟梅瑟逃離埃及, 他們之所以這樣說法,是指明他們跟隨天主只是希望這全能的神給他們溫飽,只存有功利的關係,以自己為中心。至於天主剛顯神蹟奇能,讓他們安然渡過紅海,脫離外族掌控,成為自由人之恩,早已忘掉。所以天主再顯仁慈,照顧他們早晚二餐,甚至考慮到律法要求,只要他們仍按照天主的律定,依時依量去取,便可衣食無憂。結果,大家都知曉,有得食也嫌單調,選擇少。有法規不依,總要挑戰,取多取少不依時。林林種種都指出人的問題,只顧眼看自己的需要,而付出是為了後來或賺來給自己的回報。所以天主藉出谷作者描述以民四十年曠野生活,指出天主是仁慈信實可靠的, 人只需信靠祂便可安然渡過一切困境。若人仍不依靠天主只以自己為中心,最終入不到福地。人要入福地,靠的是天主,改變的是自己,才有豐收,三十倍的,六十倍的,一百倍的。不是環境,命運,或靠克己或德行換來。只需心態的變化,恩寵是白白的施予。

仁慈信實的天父,祢知人是多以自我為中心,讓出中心位置不容易。要靠祢主聖神親臨光照我們心目,認清祢主耶穌基督才是我們要跟隨的道路,獲得真生命。 我們為此而祈禱。

其他文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