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荒野

by Susanna Mak
2021-08-01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出谷紀 16:2-4, 12-15


厄弗所書 4:17, 20-24


若望福音 6:24-35


你有沒有試過「在信任中向後跌」?這是一個建立團隊精神的訓練,參加者在向後倒下時,要相信他的夥伴或隊友會在他倒下的那一刻,接着他。聽起來好像很容易吧?絕對不是!在那關鍵的一刻,當我們應該豁出去向後跌的時候,我們的腦袋會阻止自己的身體倒下的。其實,打破這障礙,需要運用個人意志;有一道牆壁隔開着我們見到(和感覺到)的,和在另外一邊等待着自己的,暫時看不到的美麗現實。本週讀經邀請我們踏上一個旅程,到一個特別的,似乎是野外的地方,這地方向我們招手,叫我們毫無保留地,掉進愛我們的天主的雙臂中。
《出谷記》歷史上以色列人的曠野之旅,其重點是信德和信靠。慘痛地逃出埃及之後,以色列人又再表示不滿了。像孩子一樣,他們對梅瑟抱怨,「巴不得我們在埃及國,坐在肉鍋旁,吃飽時,死在上主手中! 你們領我們到這曠野裏來,是想叫我們全會眾餓死嗎?」(出 16:3)。對於剛獲得的自由,他們的反應像少年人,想一想,天主剛為他們行了多大的奇蹟!在曠野裏遇到困難 — 飢渴、害怕、不明朗、和所有作為移民的不方便和不舒適的時候 — 他們立刻掉頭,回望過去自己認識和依賴的生活方式,儘管那是奴隸的人生。但天主卻是個非常有耐性的父親,祂一次又一次地證明自己的信實,和對子民無條件的愛。所以,早上,祂給他們麵包吃,黃昏的時候,你們有肉吃,好讓大家都「知道,我是上主,你們的天主。」(出 16:12)。天上的食糧在早晨的霧水蒸發之後,顯露出來了,「以色列子民一見,就彼此問說:『這是什麼﹖』原來他們不知道這是什麼」(出 16:15)。他們是敬畏?緊張?驚奇?害怕?憂慮?失望?對於這些奧秘的事情,我們會怎樣反應?原來,我們很多人是頑固的,像以色列人一樣。我們會質疑自己看不見的,亦容易因為新的挑戰而心灰氣餒;但,信德告訴我們,在天主面前,要帶着自己的所有弱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完全接受天主為我們預備好的。當以色列人在曠野之旅學會了信靠天主,我們一樣,也要在自己心靈的曠野之旅中,走到至愛我們的天主的門前,接受自己需要的唯一食物「上主賜給【我們】吃的食物」 (出 16:15)。
在《若望福音》,這信德和信靠的故事繼續發展。見證了耶穌行的多個奇蹟,尤其是五餅二魚的奇蹟之後,群眾不斷要求耶穌給他們一個神跡「你能行什麼神跡,給我們看,好叫我們信服你呢?你能做什麼呢?我們的祖先在曠野裏,吃過『瑪納』,正如經上記載的:『祂從天上賜給了他們食物。』」(若 6:30-31)。天降瑪納這偉大奇蹟已經深深地印在以色列人的集體記憶和智慧?,對他們來說,這是天主臨在的其中一個最大的神跡。藉着在沙漠裏,養活他們祖先的食糧,他們「看見」了天主;但他們不認識耶穌 — 祂只不過是白冷郡一個本匠的兒子,「你們看見了【我】,仍然不信」 (若 6:36)。耶穌明白他們的盲點,所以教導他們,不要為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即人子所要賜給你們的」(若 6:27)。耶穌展示了一個關於祂自己的極大奧秘,和祂在世的使命:「我就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裏來的,永不會饑餓;信從我的,總不會渴」(若 6:35)。耶穌是天國的食糧,可以滋養我們身、心和靈的。耶穌與我們同行,在我們之間忙着,而最重要的是,祂放棄自己,好讓我們得到生命。飢餓的人會珍惜麵包的味道,但渴求天主的人,會完全滿意和滿足於真的「生命的食糧」— 耶穌聖子 (若 6:35)。
在每台彌撒聖祭,我們有幸可以領受基督聖體。聖體聖事不但培育和滋養我們,也將我們結合於與天主及互相的共融中。聖體聖事是「整個基督徒生活的泉源與高峰 ⋯ 最後,藉著感恩慶典(彌撒),我們已與天上的禮儀相融合,且預嘗永生,在那時,天主將是萬物之中的萬有」 (天主教教理 1324, 1326)。
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經驗肯定是困難重重,但沒有這經驗,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認識天主和信賴祂!他們的信德已被火煉淨。在我們進入曠野,與主相遇時,帶着自己的支離破碎和有限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在曠野之旅,我們不要掉頭變回從前的自己,「以前生活」中 — 奴隸性和自我中心的人生 — 而是帶着自己所有的弱點,來到天主面前,相信祂必定會聆聽我們,就像祂聽取以色列人的抱怨一樣 (弗 4:22, 參 出 16:12)。我們的眼雖然看不見,但當我們向後倒下的時候,天主強而有力的雙臂是會把我們接住抱緊的。

其他文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