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祈禱,不要灰心」(路 18:1)

by Shiu Lan
2022-10-16

在這感恩的季節,我們以喜樂和感激的心,慶祝天主在我們生命中的臨在和保祐。要向天主表達感恩,有什麼比祈禱、與祂對話,並培養一份更深層次的愛的關係更好?
當我們祈禱和為自己的需要向天主祈求時,我們是否經常發現自己灰心失望?當我做完一次又一次的九日敬禮,祈求祂解開自己生命中的結,但那結卻越拉越緊!我們可能會因祂好像沒有聽到祈求而沮喪。可能祂正在為一些事情或為某一個人忙着!當我們在緊急情況下向天主祈求,卻好像在那裏也找不到祂!在失望中,我甚至質問祂,「天主,祢在哪兒?」
為什麼我們埋怨天主沒有聽自己的禱告?為什麼我們要求看到自己祈求的結果? 推動我們祈禱的天主,在我們眼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是一件被利用的施恩工具?或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親? 如果耶穌的祈禱,只為尋求聖父所喜悅的,我們作為天主的義子女,又豈敢將祈禱集中於自己尋求的恩惠,而不是尋求施恩者天主?(參 天主教教理 2735, 2740)。
主日讀經的主題論及一些我們對祈禱的感覺和疑惑。我們不但要祈禱,更要不斷堅持和持續恆常地祈禱。耶穌以比喻來教導門徒,他們應當「時常祈禱,不要灰心」 (路 18:1)。的確,我們在祈禱時,也不能灰心失望。在比喻裏,有一個寡婦來到有一個不義的法官前,請求法官給她申冤,制裁她的對頭人。法官初時不肯答應,但因寡婦堅持不斷的來煩擾他,使他不勝其煩,疲憊不堪,他動了憐憫心,給寡婦申了冤。耶穌向我們保證,如果一個不義和冷淡無情的法官,會為一個堅持求申冤的寡婦主持公道,我們的天父更會救助在祈禱中呼求祂的子女 (Ignatius Catholic Study Bible P 140)。
祈禱是為我們自己的轉化 — 與天主培養一份更深層次的愛的關係,尋求祂的旨意,並願意將自己的想法與祂的旨意吻合 — 這自然要需要時間和努力,我們才能明白對天主祈求的效力。耶穌教導我們「不要灰心」(路 18:1)。聖保祿則鼓勵我們「論望德,要喜樂;在困苦中,要忍耐;在祈禱上,要恆心」(羅 12:12)。若我們懷着信德和希望,堅持用心祈禱,而沒有立刻從天主那裏獲得我們向天主所求的,切勿苦惱;因為「【我們】恆心不懈而同祂停留在祈禱中,祂願意賜給【我們】更大的好處 」(天主教教理 2737)。
讓我們以本主日彌撒這段非常發人深省的集禱經來完成這篇反思,「天主,我向你呼號,請你回答我,求你側耳聽我,俯聽我的祈禱。求你護衛我有如眼中的瞳仁,在你雙翼的庇護下叫我藏身」(詠 17: 6, 8)。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