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谷紀 17:8-13
弟茂德後書 3:14-4:2
路加福音 18:1-8
路加福音神修性極強,尤其注重祈禱。他指出耶穌在其生命中的重要時刻或作重大決定時,都先行祈禱,例如受洗、揀選門徒、顯聖容、山園中、十字架上等。路加希望所有基督徒時常懷著信德祈禱,比喻前後的話:「人應當時常祈禱,不要灰心」,「人子來臨時,還能在世上找到這種信德嗎?」是圍繞主題作首尾呼應。
今日福音的比喻是路加獨有的,一般的標題是「不義的法官」,其實稱之為「祈禱的寡婦」可能更恰當。比喻大概是耶穌就地取材,再加以引申。當時的法官,由羅馬人任命,他們多是外邦人,對猶太人無甚好感,不會熱心為猶太人主持公道,何況是一個無財無勢、毫無油水可撈的窮寡婦?但由於她不斷哀求,法官免得被她糾纏,也免得她在絕望之餘,突然發難襲擊他,(原文的確有怕被襲擊之意),權衡利害之後,便勉為其難,替她申冤。
比喻的結論是:一個不義的外邦法官,為了避免麻煩或因利害關係,尚且為一個猶太窮寡婦申冤,何況公義的天主、以色列的天主,怎會不替自己的選民,一個最需要幫助的窮寡婦去申冤呢?所以比喻的重點不在要學窮寡婦面皮夠厚,不斷對天主疲勞轟炸,而是相信天主是公義的,祂自會照顧我們真正的需要。這就是結論的挑戰:「人子來臨時,還能在世上找到這種信德嗎?」
以色列人有極強的祈禱傳統,他們是喜歡祈禱的民族,聖詠就是他們向天主的祈禱。促使以色列人祈禱的原因之一,就是這個民族常處於憂患之中,憂患意識使他們感覺自己無能,一切都要靠天主的幫助。比方第一篇讀經,講及以色列人與強大的阿瑪肋克人交戰,戰敗便會死亡,故梅瑟上山高舉雙手,這是向天主祈禱的姿態。耶穌在十字架上伸開雙手,就有為世人求天主的意思。梅瑟舉手祈禱,以色列人便獲勝;他疲倦放下雙手,以色列人則戰敗。這表示勝敗皆在天主手裡,但人的祈禱可獲天主垂允。
我們可對今日的聖經章節作反省。現代人生活於幸福中,並不覺得需要天主,全無窮寡婦那種迫切需要,甚至連祈禱也沒有興趣。中國俗語說:「人到無求品自高」,那是人與人之間平面關係可以如此說;但若是人與天主之間縱面關係則會變成「人到無求品自驕」了。人不再求天主是驕傲的表現,是今人最明顯的過失。然而,別人的幫助可激發這失去的興趣,例如梅瑟因疲倦而垂下手時,亞郎與胡爾在兩旁托著他的手,使他能繼續向天主祈禱。我們能有這樣的經驗:一個人祈禱容易疲倦和沉悶,有別人在旁邊一起祈禱卻特別容易。如果一個人不想唸玫瑰經,不妨試試兩三個人一起唸,保證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你會對耶穌的話:「你們兩三人以我的名聚在一起,我就在其中」,有新的體驗。
我們亦可問自己:「我有一份謙虛的心祈禱嗎?」比喻中耶穌選用婦女為主角而不用男人,大概是有深意的。一般而言,男人祈求不但沒有耐性,更缺乏一份謙虛,可能男性比較上不肯低聲下氣,求而不得便放棄,不像婦女有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耶穌用女人當比喻的主角,大概令法利塞人感到不舒服,但卻提醒所有人,必須謙遜的對天主說:「天主,我需要你」。
對祈禱有興趣、有耐心、夠謙遜還可能做到,但要相信祈禱的力量,並相信天主會把最好的賜給求祂的人,才是困難的,特別是求而不得的時候也如此。所以耶穌向聽眾挑戰:「人子來臨時,還能在世上找到這種信德嗎?」
今日的福音既重視祈禱,讓我們懷著信心謙虛地求天主幫助我們恆常祈禱,特別請女教友以她們的祈禱豐富自己的教會,使基督今日來臨時,能在我們當中找到有信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