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聖經都在講述同一天主聖言》

by Edmond Lo
2021-07-25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列王紀下 4:42-44


厄弗所書 4:1-6


若望福音 6:1-15


「天主透過聖經的所有言語,只說一句話,就是祂的唯一聖言」,而聖言就是耶穌(天主教教理 102)。這也是教會教父們的教導:「在整部聖經內是同一個天主聖言,在所有聖經作者口中迴響的,也是同一個聖言」(聖奧斯定 《聖詠漫談》詠 103, 4, 1:PL, 1378 )。我個人很喜歡教宗本篤十六世表達這理念優美的手法。他認為,由天主聖神啟迪,由不同聖經作者寫成的聖經,是「聖言的交響樂,同一的聖言但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一首複調的聖詩 (《上主的話》宗座勸諭 7)。耶穌的兩個門徒在往厄瑪烏途中與主相遇的時候,耶穌自己也說了同樣的話。祂「從梅瑟及眾先知開始」,給他們解釋了「全部經書」論及衪的話 (路:24:27)。

一直以來,教會是以這樣的理解來閱讀聖經的 — 整部聖經都是有關基督和把我們指向祂的。如果在聖經內,尤其是在舊約聖經中,有令我們想起基督的地方,或與祂在福音中的行實和教導有類同之處的話,我們不要以為這只是一個沒有關連的「巧合」。其相似和相連之處往往是天上那位至聖作者特別的表達手法,是祂讓人嘖嘖稱奇的講述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目的是為了開啟我們的心靈、增強我們的信德,和把我們更深入地帶進天主深不可測的愛和奧秘裏。而重要的是,他們的關係是有連續性和有次序的,從一件事帶到第二件,期待和預示着基督最終和決定性的一幕。當期待已久的基督大事終於來臨時,它往往會令我們驚訝不已:事情所帶來的神學意義和終結性,往往是沒有一個聖經讀者能預期的。
本主日的讀經就是一個好例子。先知厄里叟和耶穌都行了令人不能置信的奇蹟。厄里叟吩咐他的僕人以「二十個用初熟大麥做的餅,和一些新麥穗」讓一百人吃飽了 (列下 4:42)。當他的僕人提出反對,因為厄里叟的吩咐似乎沒有可能做得到,厄里叟便應允他們說:「衆人吃了,還有剩餘」(43 節)。奇蹟就像厄里叟所答應的一樣發生了。在福音讀經,耶穌吩咐祂的門徒讓五千人吃飽,斐理伯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他抗議說:「就是二百塊『德納』的餅,也不夠每人分得一小塊」(若 6:7)。但在斐理伯看來不可完成的任務,卻被耶穌用「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奇蹟地完成了。在眾人吃飽後,所剩下的大麥餅碎塊,收集起來,裝滿了十二筐 (若 6:9-13)。
雖然兩個奇蹟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並看起來很相似,但耶穌的故事卻出自逾越節的背景。我們都知道逾越節的重點與享用食物有關 — 要吃巴斯掛羔羊和無烤餅 (出 12:1-20)。 在古代猶太人的傳統,共享一頓飯並不只是由人類食慾引起的基本生理需要,而是象徵着用餐者的團結和共融。重要的是,這是一個與天主有關的禮儀表達,傳達了天主的聖意,就是與人建立親密關係,如在西乃山建立盟約時,當梅瑟、亞郎、納達布、阿彼胡以及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上到聖山,在那裏「他們看見了天主,還能吃能喝」 (出 24:11; Theological-Historical Commission, The Eucharist, Gift of Divine Life, p.103)。在這古老猶太傳統的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到,耶穌的奇蹟增添了多一層的奧秘和重要性:它把我們指向聖體聖事的團結、共融和親密關係。
根據整部聖經都在講述同一天主聖言的原則,我們可以用這兩篇讀經作出以下結論:厄里叟的增餅就是耶穌在《若望福音》第六章增餅的序幕或預兆,為我們指向耶穌將會帶來的更大、更重要和更確定的事情。那是什麼事情?值得留意的是,耶穌的增餅,巧妙地發生在6:35-59祂對「生命之糧」的詳細論述之前;從各方面看,這經文論述的是聖體聖事 (Ignatius Catholic Study Bible New Testament on John 6:1-14) 。故此,我們可以將增餅奇蹟和生命之糧的言論這兩件事,看成若望著意地先打响頭炮,然後才全軍出動;他用這手法給我們介紹了「整個基督徒生活的泉源與高峰」— 聖體聖事(天主教教理 1324)。
總括而言,我們可以說,先知厄里叟的增餅是耶穌增餅的預象;其意義和重要性,在耶穌生命之糧的論述裡被顯示和增強;它作為聖事的地位,在最後晚餐的禮儀中被確立;它的紀念和慶祝,由基督的淨配聖教會忠誠和從不間斷地舉行。這一切,在人類歷史中被聖經作者,在天上至聖作者的默感下,奧妙地撰寫出來;最後,被耶穌在十字架上「完成了」。耶穌聖體 — 天上的食糧 — 被充滿愛意地放在聖木上給我們享用,並懸掛起來供世人仰望和朝拜 (若 19:30)。就這樣,因「樹上的果子」而急轉直下的人類歷史,也因著神聖的樹上的果子 - 在十字架上的基督 - 從此扶搖直上(創3:3) 。

其他文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