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電台訊)「埃及是希望的標記,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教宗方濟各5月3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如此表示。他回顧了上週4月28日至29日對埃及牧靈訪問的行程,指出這片土地擁有一個特殊任務,就是走向穩定的和平。
在一個因衝突和恐怖主義而受苦的地區,埃及是「和平的標記」。教宗這次牧靈訪問的圓滿完成得益於埃及當局的巨大努力,教宗借此機會感謝埃及政府和全體埃及人給予他熱情款待。
教宗首先談及他在埃及的第一項活動,在最古老的伊斯蘭大學暨伊斯蘭遜尼派最高學府——阿茲哈爾大學與穆斯林團體會晤。在這裡,教宗與大伊瑪目塔伊布(Ahmad al-Tayeb)舉行了會談,然後參加了國際和平會議。這項特別的活動具有雙重意義:一是促進基督徒與穆斯林的對話;二是促進世界和平。
教宗強調,建設和平也需要「重新接納天主與人的盟約,這是人與人結盟的基礎」。它不僅建立在「刻在西乃山石板上的天主十誡,更深深烙印在每個時代、每個地方的每個人心中」。天主十誡可以概括為愛天主和愛近人的法律。
社會和文明的秩序也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全體公民都蒙召為此合作,無論他來自哪裡,具有何種文化,信奉哪個宗教」。「這種健康的世俗秩序」也是教宗方濟各與埃及總統塞西在交談中所涉及的議題。
教宗說:「埃及偉大的歷史和宗教遺產,以及它在中東地區的所扮演的角色,要求它負起一項特殊的責任,即走向穩定與持久的和平,在治理國家時不依靠強權,而透過法律的力量。」
教宗然後談到本次牧靈訪問的第二個重要時刻:他與東正教科普特宗主教塔瓦德羅斯二世的會晤。教宗強調,這是一個「強烈的共融標記」。教宗說:「我們簽署一份聯合聲明,再次承諾將一同行走,不再為對方教會的信友重複施行聖洗聖事。最近的襲擊事件沉痛打擊了脆弱的科普特教會,我們因而一同為殉道者祈禱;他們的血促進了本次大公會晤,東正教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也出席參加。」
教宗親切地稱呼巴爾多祿茂和塔瓦德羅斯為「我親愛的兄弟」,見證了他們的手足情誼。
第二天的訪問活動主要是與埃及天主教徒會晤。在開羅體育場舉行的彌撒是一項「信德與友愛的慶典」。之後,教宗會晤了埃及天主教會的司鐸、男女會士和修生。教宗表明,在這個團體中,「我看到了埃及教會的美」;「我為所有中東基督徒祈禱,好使他們能成為這片土地上的光與鹽」。埃及是希望、避難、援助的標記,雅各伯遭遇饑荒時遷往埃及的歷史,以及聖家攜同耶穌為躲避黑落德的迫害而逃亡尼羅河畔的歷史,都證明了這一點。
教宗說:「我向你們講述這次行程因此意味著我走過了一段希望的路程:對我們而言,埃及是希望的標記,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正如我給你們講述的,埃及也是友愛的標記。」
最後,教宗祝願納匝肋聖家指引埃及人民走上「繁榮、友愛與和平」的道路。
資料來源:教宗公開接見:埃及是希望的標記,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