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祿家書】羅馬書 Ep 09 – 羅5:1-11

by Keith Fung
2023-09-16

1我們既因信德成義,便是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與天主和好了。2 藉著耶穌我們得因信德進入了現今所站立的這恩寵中,並因希望分享天主的光榮而歡躍。3 不但如此,我們連在磨難中也歡躍,因為我們知道:磨難生忍耐,4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5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6當我們還在軟弱的時候,基督就在指定的時期為不虔敬的人死了。7 為義人死,是罕有的事:為善人或許有敢死的;8 但是,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9現在,我們既因他的血而成義,我們更要藉著他脫免天主的義怒,10 因為,假如我們還在為仇敵的時候,因著他聖子的死得與天主和好了;那麼,在和好之後,我們一定更要因著他的生命得救了。11 不但如此,我們現今既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獲得了和好,也必藉著他而歡躍於天主。

❖ 保祿在1-5節中講論人「成義」的效果,包括:1)能夠「與天主和好」(1);2)作天主的子女,「分享天主的光榮」(2);3)確知患難於人有益無害,「在磨難中也歡躍」(3);4)獲得天主愛的保證 ,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5)。

❖「我們既因信德成義,便是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與天主和好了」(1)──因信「成義」(Justification)就等於「與天主和好」(Reconciliation)。人類因亞當犯罪墮落,喪失了「原始聖德和義德」(教理399),失去了「分享天主生命」的恩寵(教理375),脫離了與天主共融的關係,且與天主「作對」。「成義」就是重新得到這原始的義德,「與天主和好」,重新回復與天主的正確關係,成為天主的義子女,來日得以「分享天主的光榮」(2)。這也是洗禮是重要的理由:人按良心生活,避惡行善,不是已很足夠嗎?為什麼要領洗加入教會?這樣的人所欠的,就是與天主的義子女的關係,成為恩寵的承繼人,分享天主的生命,而且與天主和好也帶來其他方面的和好。

❖「連在磨難中也歡躍⋯⋯因為磨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望德不叫人蒙羞」(3-5)──保祿指出我們「因希望分享天主的光榮而歡躍」,但他所強調的「希望」或「望德」,不只是對未來的「期待」,而是對未來的「信心」。為此,即使在現世的「磨難中也歡躍」,因為所希望的事必然實現,固此說「望德不叫人蒙羞」(5)。所以,他在本信中更勸勉信友,「論望德,要喜樂;在困苦中,要忍耐」(12:12),這正是基督徒的特徵。

❖「當我們還在軟弱的時候,基督就在指定的時期,為不虔敬的人死了⋯⋯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6-8)──保祿論到天主使人成義的事上,表現出如何偉大的愛。他用了「軟弱」、「不虔敬」和「罪人」三個名詞,指人原與天主的「敵對」狀態。「如我們(與天主)還在為仇敵的時候」,天主已命自己的愛子基督為救人而死了;那麼人「成義」之後,天主將更怎樣表現他的愛呢?

保祿所用的三個名詞:「軟弱」(avsqenh,j – asthenēs: weak)是表示世人無力去遵守天主的命令(谷14:38);「不虔敬」(avsebh,j – asebēs: ungodly)是指那些認識天主卻不願恭敬天主的人(1:20,25,28);「罪人」(a`martwlo,j – hamartōlos: sinner)是指違犯天主任何命令的人。耶穌就為這些應該遭受天主義怒的人死去了,換言之,天主的全能和仁慈,令罪惡也不能阻止天主愛我們。若望宗徒也說:「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祂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若一4:10)。

❖ 「為義人死,是罕有的事:為善人或許有敢死的」(7)──保祿時代的希臘哲學所爭論的,是在什麼情況下可為別人而死?他們以為為國家,為公益死是應當的;為正義的人死是少有的,為朋友死是可歌頌的(Philostratus, Apollonius, 7,12;Arrianus, Epictetus, 2,1)。伊壁鳩魯(Epicurus,見所留之斷簡殘編)說:「智者為他的至親好友必甘心捨生致命。」主耶穌不是為「義人」(di,kaioj – dikaios: righteous)死了,也不是為「善人」(avgaqo,j – agathos: good)死了,而是按天主給他所指定的時期(迦4:4),為不義不善的罪人死了:「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8)。天主為了我們的罪而把自己的兒子交出時,顯示了祂對我們的計劃是一項慈愛的計劃,先於我們的任何功績。

❖「我們既因他的血而成義,我們更要藉著他,脫免天主的義怒」(9)──成義的人既然因耶穌的寶血已「與天主和好」,自然就脫免了天主給罪人在世上所降的「義怒」和懲罰(1:18)。然而在公審判的時候,我們這些從前「軟弱」、「不虔敬」而今「成義」的人,是否能脫免天主的忿怒呢?保祿給我們的答覆是肯定的。「成義」(dikaiou/n – dikaioun)在原文本是法律名詞,是指在法庭上宣佈一人為「義人」或「無罪」,但一個人在天主前成為義,決不是「宣稱」為義,不只是好像為義人,而實際上不是;絕對不是如此,反之,天主審斷人為義,是內在整個的人得到救恩。天主因亞當的緣故,確實使人成為罪犯(5:12),但因基督的緣故也實在使人成為義人。

❖「在和好之後,我們一定更要因著他的生命得救了」(10)──既然人還當天主的仇敵時,因耶穌的聖死與天主和好了;那麼,「和好之後」,自然沾耶穌的生命獲得救恩,即是說成義的人同耶穌、為耶穌、在耶穌內生活(6:1-14)。這樣的人絕對不會遭受天主的懲罰,且要獲得天主無限的仁慈(瑪24:34;格後5:1-5)。

❖「我們現在既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獲得了和好,也必藉著他,而歡躍於天主」(11)──「歡躍(kaucw,menoi – kauchōmenoi)於天主」,也有譯作「因天主而誇耀」(RSV, NAB: ‟boast of God”)。本句的意思與5:2頗相類似,即「因希望分享天主的光榮而歡躍」。

***** ***** *****

❖ 讓我們反省一下保祿這裡所講的「望德」。他說:「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5:5 )。

《天主教教理》有這樣的一段論望德的話:

聖神教導我們在望德中祈禱,在等待基督再來中舉行禮儀慶典。反過來說,教會的祈禱和個人的祈禱滋養我們的望德,尤其聖詠,以具體而多變化的語言,教導我們將我們的希望放在天主身上:「我熱切誠懇地期待了上主,祂便垂顧了我,俯聽了我的哀訴」(詠40:2)。「願賜望德的天主,因著你們的信心,使你們充滿各種喜樂和平安,使你們因著聖神的德能,富於望德」(羅15:13)。 「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予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羅5:5)。藉禮儀生活所形成的祈禱,從天主的愛內汲取一切。因著這愛,天主在基督內愛我們,並賜我們以愛還愛,就如祂愛了我們一樣。愛是祈禱的泉源,凡在愛內汲取活水者,達到祈禱的頂峰(教理2657-2658)。

❖ 亦讓我們反省一下保祿這裡所講的「和好」。他說:「我們既因信德成義,便是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與天主和好了」(羅5:1)

《天主教教理》有這一段講論和好聖事的話,對我們明白與天主和好有大幫助,它告訴我們:我們藉洗禮與天主和好後,即使我們再次跌倒,陷於罪惡,仍可藉教會的和好聖事,與天主和好,而且不但如此:

教會的和好聖事的目的和效果,就是與天主和好。「與天主和好的聖事帶來真實的靈性復活……這聖事也使我們與教會和好:罪過所傷害或破壞的手足共融,由懺悔聖事予以彌補或恢復。從這意義上說,懺悔聖事不但治癒那些重新被接納與教會共融的人,也為教會生活帶來充滿生命力的效果,因為教會曾因她部分的肢體犯罪而受害。懺悔者重新被接納,或被鞏固於諸聖的相通之中……與天主和好也帶來其他方面的和好,使其他因罪惡所導致的分裂得以補救:蒙赦免的懺悔者在心靈深處跟自己和好,在那裏回復最深的真貌;跟弟兄們和好,儘管他曾虧負並傷害了他們;跟教會和好;跟整個受造界和好」(教理1468-1469)。

「和好」是天主和人雙方的動作,但主動和完成這「和好」的還得靠天主,人只有認罪,接受而相信天主的愛。為此,人在今生和來世,要歌頌天主的仁慈(羅9:14-29;參見詠23:6; 36:6; 86:12, 13; 89:2, 3;依63:7)

分段節目類別
語言

相關資訊

其他音頻分段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