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年(瑪竇) 常年期第廿七主日:做個感恩的人

by 吳智勳神父
2020-10-04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依撒意亞先知書 5:1-7


斐理伯書 4:6-9


瑪竇福音 21:33-43


 今日福音的比喻是接著上星期的,對象也是司祭長和民間長老。耶穌說這比喻的時候,是祂榮進耶路撒冷之後,並且已經和當權者發生過正面衝突;接二連三的比喻,都是耶穌給予他們震撼性的當頭棒喝。

 比喻本身看似有許多犯駁、不合理的地方。我們會問:究竟有沒有如此野蠻的佃戶?在我們心目中,只有無良地主欺負農民,很少會有兇惡農民欺負地主,所以比喻的故事在現實環境中似乎不太可能發生。我們又會懷疑到底有沒有如此笨的地主,他明知佃戶的行為像流氓,但派遣僕人去時,竟然沒有派其他人同去;而派兒子去時,也沒有派人去保護他,簡直是送羊入虎口。按當時的習慣,如果地主沒有繼承人,那麼租用田地的住客,便可以佔有那些土地,難怪佃戶那麼興奮要殺害主人的兒子。

 我們不能用今天的邏輯去看這故事,因為整個比喻是救恩史的縮影。天主特別優待以色列人,為他們開墾了葡萄園,圍上籬笆,掘了榨酒池,築了瞭望台。這一切都是當時以色列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天主如此賞識以色列人,並不是因為他們了不起,他們只是個弱小的民族,不能和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等著名古國相比。這是天主的選擇,天主的恩寵,沒有其他理由。

 天主揀選了他們之後,對他們極端信任,由他們全權負責自己的產業。當自己派去的使者被鞭打、被殺害後,天主仍懷著信心,希望他們回頭;最後還本著愛心,派自己的兒子去,希望用愛去贏取他們,結果連兒子也被殺。故事中耶穌迫使當權者回答該怎麼做,讓他們定自己的罪。故事一方面定了當權者的罪,另一方面留有餘地,保留他們回頭皈依的機會。耶穌總是等待他們歸來。

 故事中佃戶的行為極不合理,可是不合理的事偏偏會發生。人的罪本身就是不合理、不合邏輯的。天主當日優待了以色列人,今天天主同樣優待了我們,賜我們恩寵,使我們能夠接納祂。可是,我們有感受到這份恩寵的可貴嗎?

 我在中國大陸曾有過趕火車的經驗,當時候車室已擠滿人,候車的乘客只好在火車站外的空地上等候,黑壓壓的坐滿一大群人,而我要在人群中穿插,才能到火車站內。其間我強烈的感受到作為基督徒的幸運。天主為甚麼選擇了我,而沒有選擇我眼前的一大群人?在十二億中國人中,基督徒佔不到百分之一,我作了甚麼,值得天主一再照顧?此後,每當處身於人群之中,感恩之心往往油然而生。

 基督徒都是新佃戶,故事當日是希望猶太人能皈依,今天為我們作新佃戶的,總有警惕作用,天主既如此優待我們,讓我們不要再辜負天主的恩寵,結相稱的果實,做個感恩的基督徒。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