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信仰是「一本書的宗教」嗎?

by Edmond Lo
2022-06-05

在《創世紀》七天創世的記述中,聖神以「一股強大的風吹過水面」出現 (創 1:2)。祂的出現,揭示了參與天主「創世行動」的,不單是天父,也有聖子和聖神 (天主教教理 292)。聖子參與,因為「萬物是藉着他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他而造成的」(參考 若 1:1-3)。而聖神的參與則是「一股強大的風 … 在水面」,就像祂藉着領洗的水而賜給我們永生一樣。

聖經傳統視天主創造的宇宙為一個寰宇聖殿。所有受造物都是天主所居的神聖之地。在聖經角度的影響下,古代和中世紀教堂的建築,很多都擁有一個巨大的圓拱型屋頂、裝有彩色玻璃藝術品等等這些特徵,目的是引發信徒對宇宙和教堂建築物本身的神聖,起敬畏之心;兩者皆是天主天上的聖殿的縮影。

心中有了這美麗的聖經概念,我們便明白為甚麼許多聖經學者把《創世紀》的創世史詩看作一個建築聖殿的記述。天主的計劃是創造一個美好及神聖的世界或聖殿。天主這「七天」工程的高峰是安息日的敬禮 (註一)。換言之,所有受造物,尤其是受造之中最崇高的人類,他們受造的唯一目的,是在這寰宇聖殿中欽崇天主。「欽崇」最基本的意義,就是要與天主一起生活和存在於一個正確的關係上。一個能正確地欽崇主的人是一個按天主旨意生活的人,反映著祂的榮耀 (註二)。因此,從這看法來理解,欽崇天主就如呼吸和飲食一樣必需。在這寰宇聖殿中,沒有任何受造物,甚至田裏的花和農場裏的動物,是可以不欽崇天主而存在的。

聖神與天主聖殿之間的特殊關係,首先在《創世紀》的創世記述中提及,然後在會幕和撒羅滿的聖殿中進一步地彰顯出來。

會幕基本上是天主吩咐梅瑟和以色列人為他們在曠野四十年所建造的流動聖殿。當會幕按照天主吩咐,建造完成並矗立起來後,天主的榮耀在雲彩中出現,雲彩「遮蓋」了會幕,以致「梅瑟不能進入帳棚」(出 40:34-35)。

同樣的景象在聖經中出現了第二次。這次發生在撒羅滿王建好第一座耶路撒冷聖殿的時候。「雲彩充滿了上主的殿,以致為了雲彩,司祭們不能繼續奉職,因為上主榮耀充滿了上主的殿」(列上 8:10-11)。

這重複並非巧合。會幕及撒羅滿王聖殿都是神聖的朝拜之地或天主所居的聖所。聖經作者以上主榮耀的雲彩瀰漫於神聖的朝拜之地,作為預言聖神與教會密切而不可分割的關係的象徵。

我們只有真正明白這不可分割的關係,才能體會到耶穌在最後晚餐中,向由宗徒們代表的教會,所作出許諾的意義:「『父』必會賜給你們另一位護慰者 ... 祂永遠與你們同在 ... 祂必要教訓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若 14:16,26)。

耶穌的許諾在本主日的《讀經一》中應驗了。在五旬節,聖神降臨於由十二位宗徒所代表的教會:「好像暴風颳來, 充滿了他們所在的全座房屋 ... 好像火的舌頭,停留在他們每人頭上」(宗 2:2-3)。聖神顯現的景像,是如此超凡脫俗、超乎現實,讓人想起以上提過,祂在會幕以及其後在耶路撒冷聖殿先後的兩次顯現。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些非比尋常但卻非常相似的聖經情節?在《希伯來書》,我們看到的寰宇聖殿、會幕以及耶路撒冷聖殿,都是一個更大的和看不見的真實的「影子」和縮影 — 在那「天上的聖殿」,天主坐在寶座上,而基督,那真正的大司祭在事奉,並為我們獻祭 (參照 希 8:1-6, 9:23-26)。聖經的作者用這些景象,來幫助我們看到在天上基督的教會。在那裏,天下萬有及新舊約的僕人都日夜參與讚頌天主 (天主教教理 1138, 默 4:4-11)。

這些景象也向我們展示了聖神與基督的教會不可分割的關係。儘管聖經如此重要,在有關信仰和道德的重要議題上,我們相信教會訓導當局的指引,因為教會有「真理之神」指導的特恩,把她引入一切真理 (若 16:13)。若聖經是我們在真理上唯一的保證,那麼我們就有禍了,因為聖經可以被人錯誤理解。關於聖經的位置,教宗本篤十六世毫不含糊並肯定地說:「上述一切幫助我們明白到,我們雖然在教會內對聖經尊崇備至,基督徒信的卻不是『一本書的宗教』:基督徒信仰的是『天主聖言的宗教』,不是『書寫得來的無聲言語,而是成了血肉的生活聖言』」(上主的話 7)。

註一:Dr. S. Smith, A Myth Inconceivable, Franciscan University of Steubenville Conference, 2018.
註二:巴倫主教數碼影碟系列, Priesthood part I - Priest, Prophet, King.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