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是得救的人不多嗎?

by May Tam
2019-08-25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依撒意亞先知書 66:18-21


希伯來書 12:5-7,11-13


路加福音 13:22-30


耶穌在《路加福音》中提到的窄門,在《瑪竇福音》也有提及。雖然內容和意思稍有改變(參 瑪 7:13-14),也出現於不同的文理內,但兩者都描述一個艱辛竭力的情況。

如此艱辛,因為狹而窄的門不容易找到,找到以後,能進去也是艱難的 (參 瑪 7:14,路 13:24)。如此竭力,因為要進就得不斷努力掙扎才可,不單是要立志選擇正道,也要堅持追求那導入永生的門的路 (參 瑪 7:14)。耶穌也就給我們定了兩個條件:集中精力尋找狹窄的門,並竭力進入。

早前在《路加福音》,若翰洗者已預先警告猶太人,從祖先繼承的,並不是救恩的保證 (參 路 3:8)。現在耶穌進一步闡述:作為亞巴郎的子孫並不足夠;與耶穌有關係或聽過祂宣講福音的人,也都不足夠 (參 路 13:26-27,瑪 7:21-23)。只有接受耶穌教理和誡命的人,才能參加天國的盛宴;有亞巴郎一樣信德的人(包括外邦人),並聆聽履行耶穌的教誨,才有權進入。像若翰洗者宣講一個迫切悔改的洗禮 (參 路 3:9,瑪 2:10)一樣,耶穌的警告也是行動緊急的。門是不會長開,一但關上,便絕對不能進入 (參 路 13:25)。那麼「果真是得救的人不多嗎?」(路 13:23)。

舊約的先知書中 ,處處都提及尚存遺民這主題 (參 依 4:2-3; 9:27; 11:11-12; 62:12,匝 8:1-14; 13:8-9,米 2;12,耶 23:3,岳 3:5,北 3:5)。一方面,衆先知預言即要來臨的流亡和耶路撒冷的摧毀;另一方面,藉著充滿信德的尚存遺民,他們也預言以色列的存活及其重建的希望和承諾。在耶穌時代,猶太人仍然關心有多少人會得救。而耶穌的回應,與
當時猶太人所理解的卻相反,祂說不是少數而是會有很多人得救,而他們是「從東從西,從北從南而來的人」(路 13:29)。天主白白地給予猶太子民救恩,現在,救恩也延伸到外邦人身上。透過相信和接受耶穌,最後獲邀的(外邦人),可比最早獲邀的(猶太人)更先進入天國。

所以猶太人的掙扎包括要接受耶穌,同時也得接受其他人也享有進入天國的權利。作為特選的民族,猶太人得知,不能單憑與亞巴郎的關係而獲得救恩。至於我們呢?耶穌給猶太人的警告對我們也適用嗎?領受了的聖洗聖事是我們到天國的直通車票嗎?我們應否像猶太人一樣,關心我們中間有多少人能得救呢?我們現正是收錄在天主的救世計劃內,那麼我們是否應懷着感恩和謙卑的態度,而我們的回應是悔改和行善的決心呢?像聖保祿告訴斐理伯人,要懷著恐懼戰慄,努力成就得救的事 (參 斐 2:12) ,萬一因為妄望、驕傲、怠慢,以至當家主來臨時,我們成為站在外邊敲門的一群,那怎麼辦?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