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聖體。奇蹟

by Ben Cheng
2018-07-29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列王紀下 4:42-44


厄弗所書 4:1-6


若望福音 6:1-15


一個星期六晚上,我們觀看了一部紀錄片《安第斯山空難求生記》,是一部令人難忘的電影。此電影是關於烏拉圭空軍571 號班機,一架載有45 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包機,當中有一支欖球聯盟隊以及他們的朋友和家人。在大雪中,飛機在偏遠的安第斯山脈的高海拔地區墜毀。倖存者在幾天後,獲悉搜救他們的行動已被取消。幸而在經歷了72 天的痛苦煎熬之後,最後的16 名生還者終於在1972 年12 月23日獲救。他們是如何保存自己的性命呢? 面對着饑餓和死亡的現實,他們在極不情願的情况下,決定去吃被埋在雪堆中他們朋友和家人的屍體!一位生還者接受訪問時說:「我們那時的共同目標是生存下去─但我們缺乏食物。在飛機上找到的小量剩餘食物早已被我們吃光,而附近亦找不到任何植物或動物。幾天之後,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在蠶食自己來維生。我們知道,身體不久就會變得太虛弱而無法從饑餓中恢復過來。」起初,我為他們吃朋友和家人的肉感到極為可怕和噁心!但在深深反思之後,事件啟發我細想這真理:為了求生,人可以跨越自己的極限,不惜去吃別人的肉。所以耶穌所說:「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必得永生」(若6:54)是多麼的真確。

在今天的福音讀經中,若望提醒我們基督確實存在於聖體內。我們反思一下分餅的奇蹟,上主看見的群眾「約有五千」 (若 6:10)。他們又餓又累,孤立無援。群眾象徵以色列,但廣義上,象徵全人類。人類不僅渴望獲得實質的食物,最重要的是渴望生命、生存的意義、目標和喜樂。我們都是來到耶穌面前的群眾。不幸的是,我們經常被現代世俗的價值觀所蒙蔽,用錯誤的方式來滿足心靈的饑渴:享樂、金錢、權力和榮譽。相反地,耶穌用什麼來讓群眾的「饑餓」得到飽飫呢?祂拿了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分給群眾,讓他們吃飽。聖多默.亞奎納說:「聖體聖事的偉大隱喻就是,聖體聖事是我們旅途上的日用食糧」(O Sacrum Convivium)。這些人,這些群眾,他們都餓了、累了,耶穌讓他們得到食糧,安渡至第二天。回想那套紀錄片,如果倖存者沒有食物,他們根本無法生存下去。同樣地,聖體聖事是靈魂的食糧。聖體聖事是我們人生旅程上的日用食糧,讓我們得到滋養。

此外,感恩祭的另一個名稱是共進聖體聖事。 「耶穌就拿起餅,祝謝後,分給坐下的人;對於魚也照樣作了;讓眾人任意吃」(若 6:11)。當我們一起吃基督的身體時,我們遵從祂,透過祂,我們團結成為一體。教會是妙身,耶穌是葡萄樹,我們是樹枝。維繫着這個妙身的是在感恩祭中,我們一起吃喝的聖體聖血,在當中,我們建立共融。到最後,門徒們 「把人吃後所剩的五個大麥餅的碎塊,收集起來,裝滿了十二筐」(若 6:12-13)。所顯示的恩典,非常豐盛,不單足夠應付目前的需要,更可以持續到永遠,直到我們「吃飽」(若6:12)。上主,那至高無上的美善,將祂自己毫無保留地豁出去,天主的榮光和豐盛的恩典充滿了我們的內心,使我們的饑渴和祈望得以完全滿足。

讓我們感謝我們的主,給了我們的教會一個光榮、奇妙、豐盛和至美的感恩祭。


「我是生命之糧,分給所有人。現在吃了就永不再饑餓。」聖歌 《讓我們成為生命之糧》作者: Thomas Porter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