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谷記載耶穌受難始末的四幕不尋常的場景

by Ben Cheng
2021-03-28
基督苦難主日(聖枝主日)

依撒意亞先知書 50:4-7


斐理伯書 2:6-11


馬爾谷所載主耶穌基督的受難始末 14:1-15:47


來到四旬期的高潮 — 聖週的開始 — 我們有幸閱讀到其中一個耶穌受難始末的敘述。德國神學家 Martin Taylor 曾說:「福音是設有長篇引言的受難記敘」。然而,對大部分人來說,問題在於我們因太熟悉這故事,而削弱了我們的理解,亦因為聽過這故事無數次,我們更不留心 。所以,在本週的反思,我們集中於《馬爾谷福音》中,耶穌受難的四個特別的細節,好讓我們重新認識這故事,帶出其中一些通常我們會忽略的特點。

耶穌受難始末的敘述是這樣開始的:「當耶穌在伯達尼癩病人西滿家裡,正坐席的時候,來了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珍貴的純『拿爾多』香液。她打破玉瓶,就倒在耶穌頭上」(谷 14:3)。在古代,這是很奢侈的行為,浪費了整瓶昂貴的香液。他們說:「為什麼要這樣浪費香液?」(谷 14:4)。然而,耶穌卻稱讚這女人的慷慨,並承諾她這行為,會永存於世。馬爾谷為什麼要用這故事來開始受難始末的敘述?這是因為這女人的行動表達了受難的意義 — 完全奉獻自己。這女人獻出一切,「打破玉瓶」,她心中的至愛!同樣地,我們被喚召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付出的同樣豐裕的愛情。

另一個讀者可能忽略的細節,是在最後晚餐後,唱完讚美聖詠,他們便前往在橄欖山的伯達尼去了。(谷 14:9)。耶穌正進入祂一生中最可怕的苦難,會被釘在十字架上。 然而,在這恐怖的最後一夜之前,祂和門徒們在做什麼?祂在唱詠。這一幕營造了非常詭秘,陰森恐怖的一刻。重點是,耶穌知道歌詠是合當的。這不是要否定當晚是可怕的一晚,也不否定隨之而來會發生的事情的嚴重性,而是承認這完全的愛,會通往生命的滿全,這就是耶穌唱歌的原因。同樣地,我們在彌撒上都歌唱,何等引人入勝!每一次的聖祭禮儀,都是重演及紀念那可怖的一晚,以及接着下來更恐怖的翌日。在彌撒中,在成聖體聖血後,我們一直在彌撒中歌唱。這雖不尋常,卻十分奇妙,教導我們這深奧的屬靈真理,藉着這痛苦的道路,我們獲得生命!

接下來是《馬爾谷福音》記載的第三個奇怪情景。「有一個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塊麻布,跟隨耶穌,人們抓住了他;但他撇下麻布,赤著身子逃走了」(谷 14:51-52)。這年輕人被描述為耶穌的追隨者,他身穿單薄的衣服 “sindonae”是希臘語,意思是新領聖洗者所穿的衣服。當他們來找耶穌時,這年輕的、已受洗的耶穌追隨者卻逃跑了,丟下他的洗禮服。這就是重點:耶穌的跟隨者走的是一條危險的道路,往十字架的道路。跟隨祂的人該「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路 9:23)」,我們本應勇於接受真理!這年輕人的恥辱,就是在關鍵的時刻逃跑了,丟棄了他受洗者的身份,精準地讓這身份落在耶穌的敵人手上。我們被問同樣的問題,我們成為信徒穿著同樣洗禮服的人,在關鍵時刻會怎樣做?

我們再來研究最後一個情景。在耶穌斷氣的一刻,「聖所裡的帳幔,從上到下,分裂為二」(谷 15:38)。在舊約中,帷幔遮蔽聖殿的內部 — 至聖所 — 大司祭每年也只能進入一次。至聖所是神與人作最神聖交流的地方。在耶穌死的那一刻,帷幔分裂成半,代表著現在全人類都可以進入至聖所!在耶穌偉大的愛情與犧牲內,神與人的交流完全共融。從聖子殘破的軀體 —祂因愛情而作出的無條件奉獻 — 我們直接可以見到至聖!

朋友們,請讓馬爾谷記載的這四個情景,在這聖週洗滌我們的思維和心靈,願主保佑你們。

鳴謝
摘錄自羅伯特•巴倫主教的講道,包括 “The Passion Narrative Of Mark’s Gospel”
詳情請瀏覽 WordOnFire.org 網頁。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