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裏的真愛 –《聖經》是怎麼說的?

by Ben Cheng
2022-01-30

朋友們,主日彌撒的第二篇讀經,取自保祿《致格林多人前書》的第十三章,是一首偉大的愛的讚歌。 保祿愛格林多教會團體,但在整本書信中,他所關注的問題,是教會中的派系主義。 他以愛建立的教會,已分裂成交戰的團體。 經歷悠悠歲月,直至今天,這聽起來都很熟悉;教會被派系分裂了。 因此,保祿寫給教會的,是奇妙的愛的反思,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辦法。 天主是愛,其他一切都圍繞著這個現實。 在以下的反思中,讓我解釋信中的一些重點。

什麼是愛? 我們有一種傾向,特別是在我們的浪漫文化中,將愛等同為一種感覺或情感。 然而,在聖經上的意義,真正的愛與情感無關,相反,保祿稱這種特質為“Agape”(希臘語),意思是為對方的好處著想。 愛是想另一個人得益,並為這願望採取具體的行動。 真正的愛,涉及一個人大喜若狂地,跳出對自己關注和需求這狹窄的範圍之外。 這解釋了為什麼愛敵人,是愛的最大考驗。 當我們渴望一個不會回報我們的人得到好處時,我們知道這願望是單純的,從愛我們的敵人,我們絕對明白這一點。

另一個重點,保祿告訴我們,「愛不嫉妒」(格前 13:4) 。當我們真正渴望別人好的時候,我們不會為那個人的成功或喜樂而憤慨。 美國小說家 Gore Vidal 曾精彩地總結道:「當我一個朋友成功的時候,部份的我會隨之而逝」。 這是多麼誠實又可怕啊!我們曾幾何時對陌生人的勝利不以為意,對朋友的成就卻深深不忿! 此外,在嫉妒的動力中,有一種荒謬的比例會起作用:我們與這個人的關係越密切,被喚起的嫉妒就越深。 相反,保祿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是為他人的益處,以他人的快樂和成就為樂。 愛的實踐者意識到《聖經》裡一貫教導的真理,即愛人者本身,會藉著被愛者的得益而受惠,因為兩者在其存在的深處,是結合在一起的。

讓我們看看保祿所說的另一個重點:愛是「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格前13:6) 。如果我們把 Gore Vidal 的觀點轉過來,就變成了一個德語單字 “schadenfreude”,意思是以他人的不幸為樂。 這幸災樂禍的傾向,恰恰與愛相反。我們這些罪人大多數是那麼樂在其中,對別人的失敗或尷尬感到如此興奮,以致我們常常成為傳播者,向任何願意傾聽的人宣告。 我們若認真省察自己的良心,多數人都會發現我們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這種「削弱心靈」的行為上。 但是,正如保祿告訴我們,真愛不會在別人的痛苦中找到喜樂,也不願意把別人的痛苦化作閒話傳開去。 愛,在事物的真理中尋找到喜悅,而真理就是,我們都在最深層的連結聯繫在一起。 因此,彼此嘲笑或幸災樂禍,是與真愛相悖的。

我們還從保祿那裡聽到:愛是「不動怒,不圖謀惡事」(格前 13:5) 。我們花了多少時間,沉浸於自己所受到的傷痛和憤怒中,牢記著這些年來別人對我們的一切過犯?我們可能認識一些幾十年來,一直心懷怨恨的人,如果問他們背後的原因,他們甚至已經忘記了。 在但丁著作的《神曲》中,我們看到煉獄????,為憤怒而懺悔的靈魂的形象,憤怒的靈魂永遠在漆黑的煙霧中徘徊,表現出他們在活著的時候,憤怒蒙蔽了他們心靈,他們盲目了。 憤怒使我們窒息,我們的說話變得口齒不清,沒有效果,我們的視線也被遮蔽了。 憤怒是舔舐傷口,提醒自己被傷害得有多深,沉壓著幾十年來的舊恨。 它導致我們縮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裡,與他人的交流變得混亂和扭曲。 相反,愛就是衝破那牢籠。 我們愛,就會放下那只顧自己的憂思愁緒,和最終會導致自我毀滅的怨恨模式。 這是多美妙和釋懷啊!

最後,在完結的時候,我想與你分享由 Rafael Merry de Val 樞機 (1865-1930) 寫的 《謙遜禱文》。 這是一篇感人的禱文,讓我們更接近基督。 《謙遜禱文》教我們請求上主,幫助我們謙卑地跟隨祂的腳步,及祂偉大不渝的愛。 請欣賞!

謙遜禱文 [https://www.eie.polyu.edu.hk/~hhachan/catholic/pray/prayer.html#litanyhumity]

鳴謝
這是Bishop Robert Barron的講道摘錄,包括 “What Is Love?”, “The Primacy Of Love”, 及 “The Strange Path Of Love”. 欲知詳情,請瀏覽 WordOnFire.org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