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默示錄」

by Edmond Lo
2018-11-18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

達尼爾先知書 12:1-3


希伯來書 10:11-14,18


馬爾谷福音 13:24-32


本主日的福音來自《馬爾谷福音》,通常被稱為橄欖山對話或「小默示錄」的部份 (谷:13:1‐37),是書中最艱澀的經文之一。如此命名,因為耶穌是「在橄欖山上,面對聖殿坐著的時候」與祂的四位門徒 ─ 伯多祿、雅各伯、若望和安德肋 ─ 對話,而其文學風格是以默示錄文體和預言的象徵為主導 (谷:13:3)。

福音讀經中對末世的暗示是難以被忽略的:「在那些日子裡…太陽將要昏暗,月亮不再發光,星辰要從天上墜下,天上的萬象也要動搖」; 「那時,[人子]要派遣天使,由四方,從地極到天邊,聚集他的被選者」(谷13:24-25, 27)。這些令人精神緊張的末世言詞,以天上星宿亂了秩序開始,然後進一步增強,帶來「人子」的出現(即《達尼爾先知書》第七章,那擁有王權和代表著默西亞的人物,祂在天上登基為王時,便是末日的結局和高峰),最後在耶穌如雷貫耳的警告中結束:「非到這一切發生了,這一世代決不會過去」 (谷13:30)。

儘管福音讀經裡的言詞明顯帶有末世色彩,若大家對主日讀經的主題仍有懷疑,那麼同樣來自《達尼爾先知書》的讀經一,便是為了要落實這預言和警告:當這日子到來時,整個人類 ─ 從現在到遠古,從現今人類到亞當厄娃 ─ 必須見證復活和最後審判這些不可思議的事情。達尼爾先知預言:「許多長眠於塵土中的人,要醒起來:有的要入於永生,有的要永遠蒙羞受辱」(達12:2)。

橄欖山對話有一個關鍵性而又令人難以明白之處:對話似是描述世界末日,包括宇宙和災難性的巨劫,但從字面上理解,預言末日發生的時間,明顯是不準確的。按耶穌所言:「非到這一切發生了,這一世代決不會過去」(谷13:30),暗示末世將實現在與祂同代人的有生之日。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二千年後,我們仍然活生生地在這裡活著?

當論及聖經的詮釋(解釋聖經各段不同經文的意義)時,理解字面意義和屬靈意義之間的區別是重要的 (見《天主教教理》115‐119)。字面意義上, 「太陽將要昏暗,月亮不再發光,星辰要從天上墜下」(谷13:24‐25) 意味著實質的、宇宙性的紛亂。在屬靈意義上,天上的混亂異象,可以被理解為天主審判耶路撒冷中,異民的生活方式。耶穌時代的耶路撒冷在信仰和道德方面,已經敗壞至一個前所未見的程度 (見 Ignatius Catholic Study Bible New Testament 對這段經文的評論)。舊約先知和耶穌自己都曾經一再提及,當耶路撒冷的最後懲罰發生時,將會是徹底和具毀滅性的,只有用世界末日的語言來描述才能表達。公元七十年,耶穌當代的人還活著時,維斯帕先將軍 (後來成為羅馬皇帝提圖斯) 帶領一支龐大的羅馬軍隊,圍攻並征服了耶路撒冷城,摧毀了擁有五百年歷史的聖殿,掠奪整個城市,殺害了一百一十萬人,其中大部分是猶太人。之後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把這段經文的訊息應用於現實生活上,讓我們以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來結束今天的反思:鑑於我們現今世界的「異民生活方式」已經是道德和信仰的新低點,我們能否看到公元七十年的耶路撒冷城,就是我們現居世界的預象?作為這「世界城市」的居民,我們是否面臨著迫在眉睫且極具毀滅性的大災難?這大災難不僅可以令整個城市,甚至整個世界消失?我們是否已接近太陽變暗、月亮失去光明、星辰從天墜下的日子?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