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訓篇 27:33-28:9
羅馬書 14:7-9
瑪竇福音 18:21-35
這星期福音讀經的主題是寬恕。故事甚簡單,由伯多祿的問題引起——問耶穌該寬恕兄弟多少次。耶穌以比喻作答,要求我們寬恕弟兄如同天父寬恕我們一樣。這個看來簡單的比喻,除非細加反省,否則難以入心。
伯多祿以領袖身分問耶穌有關寬恕之道,並提供答案問七次是否足夠,這比舊約亞毛斯先知書提到及一般猶太經師要求寬恕三次,多出一倍有多。他以為會得到耶穌的賞識,像小孩一樣,天真地等待耶穌的讚美。
畢竟,新約的訊息是舊約的圓滿,有限度的寬恕已被天父無限度的寬恕(七十個七次)所替代,這是福音的精華。耶穌以比喻要求人從天父那裡學習無限度地寬恕,不要停留在有限度的公義及人間法律制度裡。
耶穌的比喻中,一個僕人欠下一個君王一萬個金幣(塔冷通),是當時最大的貨幣單位。這是一個極龐大的數目,在當時能夠是全城全年的開支,一個人怎樣用也用不完,就算變賣所有也無可能清還這筆債項。僕人所說:「我一定要清還給你」只是信口開河,雙方都知道那是謊言。不過,主人還是動了憐憫的心,自動豁免了他的債項。
至於朋友所欠那僕人的一百銀幣,為一個窮苦人不算太少,約一個工人數月的薪金,但與一萬金幣相比相去甚遠。有人按當時的幣值計算,兩者大概是一比五十萬,他的朋友是有可能清還一百銀幣的;雖在朋友的哀求下他仍不答應,只按法律要求,把他關在監獄裡。
如果兩件事不是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大概不會引起甚麼爭議。第一個故事令人讚美主人的慈悲為懷;在第二個故事裡,債主循正當途徑去索償,他並沒有派人去恐嚇,也沒有在債戶門外放火、噴黑漆。今日社會每天都有這類金錢訴訟,數目之多早已無新聞價值了。這個比喻巧妙之處在於兩個故事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要求人從一信仰角度去回顧人與人之間的糾紛。我們一生所犯大大小小的罪雖是無法彌補,天主尚且一一赦免,耶穌還為我們罪人受死;我們受了天主如此大的恩惠,怎能斤斤計較別人對自己一點點的開罪?正如比喻中主人所說:「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這句話正道出比喻的要旨。
人與人之間的恩怨最初的起因可能是一件小事,但因為互不寬恕以致愈滾愈大。名電影《決鬥》(Duel)所描述的故事正是如此。故事敘述公路上一輛房車與一輛大貨車的車主,互不服氣被對方爬頭超越,繼而互相碰撞,最後房車把大貨車引到懸崖,車主自己及時跳出車外,但大貨車卻煞掣不及,車毀人亡。房車的車主因決鬥勝利而高興至狂叫狂跳。但興奮過後,細想自己得到了甚麼?他的車沒有了,對方連是甚麼樣子他還未弄清楚,便不明不白地死了。劇終時,主角坐在地上,落漠地凝視著地平線。不寬恕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
讓我們從信仰上取得力量,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積怨與糾紛。讓比喻的訊息,靜靜進入我們心中,使我們先感受到天主對自己的無限寬恕,才會領悟不寬恕的荒謬,繼而與別人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