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改或喪亡

by Edmond Lo
2019-03-24
四旬期第三主日

出谷紀 3:1-8,13-15


格林多前書 10:1-6,10-12


路加福音 13:1-9


天主的奧秘名字,是一個四個字母的希伯來詞「YHWH」,或添加了發音元音的「Yahweh」,意思是「我是自有者」(天主教教理 206)。這名字展示了天主的主要本質:一個純粹又簡單的「存在」; 一個衍生萬物的存在;「萬有都賴他而存在」(哥 1:17)。今個主日的第一篇讀經中,這個令人敬畏的奧秘,解釋了此時此刻我的知覺、呼吸和寫作—以及你的知覺、呼吸和閱讀—以某種莫名的方式在焚而不毀的荊棘叢中顯現給梅瑟 。

古代的以色列人沒有輕視這個天主與梅瑟相遇的聖經記載。以色列子民很清楚他們有幸接受這啟示的真理,他們欽崇至神聖的天主聖名,以至不敢直呼天主的名號,而選擇以 「Adonai」(希伯來語)或「Kyrios」(希臘語)來稱呼天主,二者都被翻譯為英語的「Lord (主)」(天主教教理 209)。(因此,當新約作者稱耶穌為「主」時,實際上是承認祂的天主性,即耶穌就是天主(天主教教理 446)。)更重要的是,贖罪節是一年中唯一的一天,也只有在聖殿的至聖所內,猶太大司祭才被允許說天主的聖名—雅威(Thomas Lane 著 “The Catholic Priesthood”,第 38 頁)。

以色列與天主的親密接觸,互動和立約的歷史源遠流長,以色列欽崇和敬畏天主與這悠久的歷史息息相關。雅威是「你們祖先的天主,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和雅各伯的天主」(出 3:15);按本主日的第二篇讀經,以色列是天主的選民,他們「都曾在雲中和海中受了洗而歸於梅瑟」。

在所有民族中,被天主揀選為祂的子民是一個特別的祝福。但如果沒有好好地接受,祝福會變成詛咒。本主日的福音中,耶稣比喻的背後,就是這個警告。以色列是天主在一個特別的果園裏種植的無花果樹(耶 8:13,歐 9:10),期望這樹會結出果實。什麼果實?是悔改的果實。以色列作為所有民族的「長子」(出 4:22),它未能按照天主的要求行事:成為「司祭的國家,聖潔的國民」(出 19:6)。不僅如此,當天主派遣了他們期待已久的默西亞,以色列就像它的祖先那樣「執拗」,拒絕接受祂(出 32:9)。

由於以色列的失敗和心硬,它應該像沒有結果的無花果樹一樣被砍掉。但天主的慈悲是無限的。正如《答唱詠》提醒我們,「上主富於仁慈寬恕」(詠 103:8)。儘管以色列毫無悔意,但天主「這一年」會再容許這樹留著,希望「它將來結果子」(路 13:9)。換言之,天主給它最後一次機會。結果怎樣?不幸的是,耶穌的警告不被重視。在公元 70年,耶穌死後不久,以色列終於嚐到了自己的罪行所帶來的惡果。耶路撒冷遭受到破壞性的大屠殺並毀滅於羅馬人手裏。它的聖殿完全被燒毀,所有祭獻都終止了。若不悔改,就要喪亡(路 13:5)。耶穌說這句話,是認真的。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