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罪惡的根源

by Fr. Justin Huang
2021-05-16
耶穌升天節(節日)

宗徒大事錄 1:1-11


厄弗所書 1:17-23


馬爾谷福音 16:15-20


(本篇譯稿為黃謙善神父主日講道,若內容有不一致的情況,一概以英文原稿為準。)
一位著名的神父馬克·圖普斯(Mark Toups) 用蘋果和盆栽蘋果樹教授精神療愈。他對學生們說:「假設這個蘋果就是你的罪孽。每次你來辦修和聖事時,都會帶來更多的蘋果…。這是一件好事,因為你得到了赦免。但這些罪孽是更深層次的靈魂疾病(樹)的症狀。
「如果你從樹上摘下一個蘋果,會發生什麼?」。人們回答說:「會結出更多。」
「那麼,要從樹上摘下多少蘋果,蘋果才能完全消失?」
「所有的。」
「蘋果會消失多久?」「直到有更多結出來。」
「你如何永遠擺脫蘋果?」,「砍倒這棵樹」,或者「把整棵樹連根拔起」。 (Bob Schuchts, Be Healed, 87-88)

[黃神父主日講道視頻 (英語)]

本週我們有機會找到我們罪孽的根源。對於我們這些通過聖若瑟奉獻予耶穌的人來說,這是我們的第二週,它的標題是「拋棄世界的精神。」
我們每天都要處理七罪宗中的一宗,以及與美德相反的事情。我們可以在第二篇讀經中看到這種成長的背景。
首先,我們看到天父對我們的想像:「就是他賜予這些人……」(弗4:11-13)。這是一個美妙的召喚:人應該成熟,在靈性上成熟意味著要像耶穌基督一樣,像祂那樣思考、說話和行動。怎樣才能讓我們達到「肖似基督」?
讓我們不要淡化天主創造的我們:我們從像基督開始,從努力模仿基督的意義上說,但我們注定要成長具有英勇的美德和精神的殉難者,意思是死於罪惡,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天主面前活著。
第二,聖保祿告訴厄弗所人要活出這個呼喚:「凡事要謙遜、溫柔、忍耐,在愛德中彼此擔待,盡力以和平的聯繫,保持心神的合一」(弗4:2 -3)。 ( Jane: 不可更改聖經的記載)
希臘語中「謙遜」一詞的字面意思是認為自己卑微、微不足道或貧窮。當我們試圖成熟時,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最終治愈我們罪孽的是聖神,而不是我們自己。
「溫柔」並不意味著軟弱。亞里士多德將這種理想的中間狀態美德描述為「在太生氣和從不生氣之間」 (Peter S. Williamson, Ephesians in Catholic Commentary on Sacred Scripture, 109). 這種美德上的平衡是成熟的一部分。憤怒是一種罪過嗎?不正義的憤怒就是。但我們都需要在必要的時候發出義憤,就像基督所做的那樣。
「耐心」對於靈性成長是必要的,因為靈性成長是有機的,而有機成長需要時間。本週我們所有人都會蒙受恩典,但是要有耐心,因為要剷除我們罪孽的根源需要時間。
最後,提醒自己要「竭盡全力」,我們必須儘自己的一份力!靈性的成長是由聖神完成的,但是祈禱和愛德,以及做本週的(靈修)日記可能是一項艱鉅的工作--不要跳過它!
在這樣的背景下,現在讓我們試著去理解我們罪孽的根源。鮑勃·舒茨博士Dr. Schuchts是一位曾幫助過成千上萬人的醫生和靈修作家,他用這張圖作為一個例子來說明罪惡的根源。()

在最高層,我們看到人們表達出來的憤怒。我們意識到我們的侮辱、惡意、流言蜚語等等。下面我們看到隱藏的憤怒,而我們不太留意這些憤怒:自以為是、判斷他人、苦澀、怨恨。這背後是憤怒的致命罪孽,它的根源是不依持天主的自主自恃。
自主自恃意味著我們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但不依靠天主。我們不是崇拜祂,而是崇拜自己--這是一種偶像崇拜。
我們必須以依靠天主的方式自力更生。聖人們總是竭盡所能,但他們承認自己的能力來自天主,而且大多數因素都不是他們所能控制的。所以,他們在依靠上主的同時,也要儘自己的本分。
舒茨博士Dr. Schuchts指出,每一種致命的罪過都有一個特定的偶像崇拜對象,如下表所示。

讓我們開始反思什麼是你可能遇到的特殊困難與掙扎。
舒茨博士Dr. Schuchts解釋了他自己的觀點:「Pride…。驕傲,在我的一生中, 我在很多方面激勵自己。我第一次意識到這一點是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在爸爸離開之後,我開始用各種成就來掩蓋我的破碎。我的驕傲可能看起來像是充滿自信,但它實際上是對我無處不在的自我懷疑的一種補救。這成了我掩飾羞愧和不稱職的一種方式。我越是感到不足,我就越會通過提升自己和崇拜自己的成就來補償自己」(95)。在一次避靜中,他意識到即使他的父親離開了他,天父仍然愛著他,並且他可以信任祂,所以他不需要用他的成就來贏得天父的愛,這讓他得到非常好的療愈。
這就是一棵健康的樹的樣子!在這張圖中,

就像在它的根部我們擁有安全感,它會成長直至成熟,並在淨化中開花。當我們與父母,尤其是天父保持健康的關係時,我們就會感到植根於愛中;我們是安全的。但是,如果我們經歷過父母有條件的愛,卻從來不知道天父的接納和肯定,那麼我們就沒有安全感。
在所有療癒的基礎上,現實和經驗讓我們體驗天主的愛和悅納。有了這份愛,我們想要更好地回報祂的愛--這就是成熟。然後,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是純潔和充滿愛的。
關於這個話題還有很多要說的,但本週,我們簡單的神修目標是做書中( 通過聖若瑟奉獻予耶穌)的反思問題,找出我們罪孽的根源,然後,最重要的是,和聖若瑟談論我們的掙扎。請求他幫助你,特別是給你安全感。
最後,這裡要以五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安全感是如何克服我們的罪孽的。
1)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一起吃午飯,我注意到他沒有吃東西。當我問他為什麼不吃,他說:「我剛剛獲得了最棒的神修指導,我不想吃東西。」我笑了,因為他在靈性層面上感到很滿足,沒有肉體上的飢餓感。有時候,如果我們在情感上感到滿足,我們就不會暴飲暴食。
2)你有沒有經驗過一個特別的生日,每個人都對你這麼好?我有過。你能回想起那一天,還記得你有多特別嗎?我見過很多人, 因為有人提醒過他們是多麼的特別,正因為如此,他們不會感到嫉妒。
3)舒茨博士講述了一個關於約翰的故事,他從12歲起就因為酗酒、吸毒和沈迷於色情而「與一種潛在的羞恥感作鬥爭」。但是,經過一次深刻避靜,參與每天的彌撒、辦了修和聖事、齋戒和輔導後,他意識到在他小的時候被母親遺棄的感受。但是,在與舒茨醫生一起祈禱的時候,他看到耶穌抱起了孩提時的他,這種愛和平安給了他新的生命(107-111)。
4)我父親在晚年克服了他的暴怒脾氣,因為他對天主召喚他成為父親的角色並對家庭所做的貢獻更有安全感,他因此做出了改變,所以他不需要在生活中的小困難面前捍衛自己。
5)在貪婪方面,我認識一些人,他們過分注重購物和擁有最好的東西,他們過度縱容自己的孩子,經過自我反省後,他們意識到: 因為自己從小就很窮,無法面對這種不安全感。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他們的心更關注永恆的事時,他們看到天父是如何供養他們的,他們的關注點就會改變,他們開始付出更多,而不是花更多的錢。
聖保祿在第二篇讀經中寫道:「祂[基督]帶領俘虜,升上高天,且把恩惠賜予人。」。因此耶穌已經把我們從囚禁中釋放出來,我們只要配合祂,盡我們的本分,祂就會剷除我們的罪孽。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