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在一起的正義與希望

by Susanna Mak
2017-07-23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智慧篇 12:13,16-19


羅馬書 8:26-27


瑪竇福音 13:24-43


這個主日的讀經展示出一幅幅生動而矛盾的影像,破壞對比增長,懲罰對比正義,死亡對比生命,絕望對比希望。為何一個要 「將莠子收集起來,用火焚燒」,並將 「作惡的人」 投入到 「哀號和切齒」 的 「火坑」中的天主,轉過來會向罪人顯示祂的仁慈,並給絕望的人希望(瑪13:40,42)?耶穌用比喻來解釋這個難題。有趣的是,比喻和寓言都是以日常用語或物件來闡釋更深奧的真理。難怪讀者經常對這些比喻感到困惑。耶穌解釋:「若不用比喻,他就不給他們講什麼」應驗了先知的預言:「你們聽是聽,卻不了解;但不明白;看是看,卻不理解。你要使這民族的心遲鈍,使他們的耳朵沉重,使他們的眼睛迷矇,免得他們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覺悟而悔改,獲得痊愈。」(谷 4 :34,依6:8-10)。換句話說,耶穌挑戰我們,要我們用心去看和聽,而不單是用我們的外在感官,這樣我們才可以全心全意投向我們至仁愛的天主,身心從新合而為一。

今天社交媒體和新聞媒體充斥着震撼的可怕影象,訴說著各種苦楚和社會不公義,賦予「硫磺和火 」新的意義! 我們目睹數以千計的敘利亞難民,男女、兒童,飄洋過海,越過邊界逃難,受盡屈辱和喪失一切人性的尊嚴。 很多人更在這艱苦的旅程中喪失了生命。 最近在英國曼徹斯特和倫敦的恐怖襲擊,許多無辜的人喪生。 人還可以忍受多久? 在那裡才能找到希望的象徵?

在本週的福音讀經,耶穌講述了 <莠子的比喻>,播的種子既有好的, 又有壞的,它們都得到公平的機會去生長和成熟。 為了不想在除去雜草時連累傷害到好的種子,主人決定「讓兩者一起長到收割的時候吧 」(瑪13:30)。 這正正顯示了一個公義的天主,溫柔和富耐性,就如 <智慧篇> 所描述的天主:「你雖然掌握大權,但是施行審判,卻非常溫和,治理我們,極為寬仁,因為權能屬於你,只有你願意,就無所不能。」(智12:18)。 換句話說,透過暫時容忍罪惡,天主給罪人一個機會,在他們最終被毀滅之前悔改。

在這好壞種子一起成長的世界,我們至仁愛的天父呼喚說:「我將派遣誰呢﹖」(依6:8)。領受聖洗與堅振時,從天主聖神,我們得到希望和勇氣,我們被召叫「要奮力打這場有關信仰的好仗」(第前6:12)。 我們有沒有勇氣挺胸說:「我在這裏,請派遣我 ! 」(依6:8)?

「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決不能勝過祂。」(若1:5)。 事實上,這個充滿破壞和死亡的世界,仍然充滿着希望。 加拿大原住民作家Richard Wagamese用寓言講述了正義與希望如何共存。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還未出現的時候,一個冬天特别寒冷和嚴峻。 整個世界似乎都被冰雪凍結了。 一隻幾乎凍僵的山雀在雪地上一路跳過來,來到一棵年輕的落葉松樹下。山雀懇求樹降下樹枝,好能覆蓋它。驕傲的落葉松卻沉醉在自己完美的體態中,拒絕了它的要求而不肯降下枝葉來庇護它。 那隻山雀祇好在嚴寒中繼續往前跳,直到它來到一棵老松樹下。山雀要求老松樹庇護它,而這次,老松樹很樂意降下了它的枝葉,擁抱着山雀。

造物主問落葉松為什麼拒絕幫助山雀。 這棵嫩樹回答說,它看不到有必要犧牲自己的美麗,去庇蔭一隻極有可能會死的小鳥。 當造物主問松樹,松樹回答說,它飽歷風霜,知道那感覺是多麼的孤獨和可怕。

由於松樹有惻隱之心,造物主讓松樹自此以後,可以保留下垂的松枝。 由於落葉松自私,每年到了秋季,松針必須掉下。

在這個故事中,造物主同時表現出正義與希望。 造物主一方面獎勵老松樹的同情心,也公正地懲罰那棵認為小鳥遲早會死的失望而虛榮的落葉松。 但縱使如此,故事中的造物主仍然通過落葉松,給最壞的罪人希望,松針雖掉下,但亦會長回來。 破壞和生長; 死亡和生命共存。 事實上,天主以仁慈審判我們「施行審判,卻很溫和」,「正義的人必須以仁愛待人,並使你的子女滿懷希望」 (智12:18b-19)。 這表明正義和希望,都是治癒我們受傷靈魂的靈丹妙藥。

最後,讓我們看看具有慈愛形象的芥子樹,它從最小的種子中綻放出來,成長為一個歡迎所有來者的廣大家園,是真正的希望,同情和愛的象徵。 像Wagamese故事中的老松樹,芥末種子不僅為自己而活,也為很多依賴它的生命而活。 我們也被召叫,成為芥子樹; 在這個善惡交纏的世界,讓我們成為一盞明燈,一個可見的希望象徵,光照著世上所有絕望的人。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