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路加)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 耶穌的身份與道路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 耶穌的身份與道路

by 吳智勳神父
2016-06-19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匝加利亞先知書 12:10-11


迦拉達書 3:26-29


路加福音 9:18-24


  今天我們往探朋友,大概要在他住的大廈門外按對講機,聽到他的聲音問:「是誰?」我們不能光是說:「是我」,而是必須清楚說出自己的身份,門才會開。一個新的影星、歌星、球星、政客出現時,人們立刻會問:「他是誰?」可見身份多麼重要。

  耶穌初出現時,立刻引起別人的注意,願意知道祂是誰。一旦發現祂只不過是木匠的兒子,便有輕視之意:「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路4:22)「這人不就是那個木匠嗎?他不是瑪利亞的兒子,雅各伯、若瑟、猶達、西滿的兄弟嗎?」(谷6:3)耶穌慢慢地透露自己的身份:「我是生命的食糧」、「我是世界的光」、「我是善牧」等。人們對祂的身份有不同的意見,因而產生今天福音耶穌的提問。

  耶穌傳福音已有三年之久,現在祂是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祂希望門徒清楚把握祂的身份,好能將來傳正確的訊息。路加福音有一個特色,凡有重要事情將要發生,耶穌就會獨自祈禱:耶穌受洗時、祂選十二門徒前、顯聖容時、受難前在山園中,祂都在祈禱。現在正是祂顯露身份的時刻,祂為門徒祈禱,希望他們能認識祂的真身份。

  門徒告訴耶穌有人把祂看成洗者若翰,一個生活刻苦,言辭直指人心,不畏強權的現代先知。另有些人把祂看成厄里亞,舊約偉大的先知,常以天主的名行大奇蹟,最為以色列人津津樂道,傳說他會在默西亞來臨前先來。亦有人說祂是古代的一位先知復活了,先知是天主的代言人,有上主的神在他身上,而耶穌正是這樣的一個人物。

  這是一般輿論對耶穌的意見,但信仰必須是個人的,故此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呢?」帶領他們從別人的信仰,到達自己信仰的境界。伯多祿代表門徒回答:「你是天主的受傅者」,即基督、默西亞、救世主的意思。不過,門徒當時了解的基督或默西亞是政治性的、威風八面的領導人,耶穌立刻糾正他們,原文有「嚴厲警告」之意。這看來有點不尋常,為什麼耶穌突然這樣激動?看來耶穌感到時候無多,祂已面向耶路撒冷,而門徒仍未改變對默西亞不當的憧憬,難免激動起來。耶穌清楚表明,默西亞「必須」受許多苦,而跟隨祂的門徒也要走同樣的道路。

  耶穌選擇的是愛的道路,愛包括為所愛的犧牲,故此說「必須」受苦。今天有人就是怕受這苦而不敢把情感付出,不敢去愛,把愛看成束縛,妨礙人的自由。這種看法是非基督徒的,基督徒必須走愛的道路,像基督一樣為愛犧牲。這種說法的確使門徒迷惘,因為長期以來,他們都認為天主所愛的,必然諸事順利,天主怎會讓祂所愛的人受苦?

  耶穌由自己要走的道路,明確指出門徒該走的道路:「該捨棄自己,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捨棄」聽來有點消極的味道,但換了一個道地的詞彙「忘我」或「無我」,便立刻生動起來。中國人十分推崇這個境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便認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無我之境,極度優美。耶穌所講的,是一種信仰上「忘我」的境界。創世紀中亞當的罪,就是要突出「我」,將「我」放在天主之上。今天很多人重蹈亞當的覆轍,必須事事突出自己,把自己放在其他東西的上面。耶穌要求門徒「忘我」,不是偶一為之,而是「天天」如此,這才是基督徒應有的身份。

  耶穌要求門徒認識祂的身份,知道祂的道路,由此而認識基督徒的身份與道路。要證明自己是基督徒,光是拿出領洗紙是不夠的。基督徒的身份在於信仰基督,像祂一樣過「忘我」的生活,即「捨棄自己,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基督」。

過往的同一聖言反思

其他文章

相關資訊